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1章 經濟軍事一把抓

二鳳皺著眉頭,開口道:“你小子不會想學漢武帝吧?”

此話一出,大家直接被雷到了。他們本以為二鳳是在思索這事的成功可能性,但沒想到二鳳想的是這個。

李承乾癱著臉:“那兒臣著重國內民生為啥?搞市場產業制度為啥?沿海擴產食鹽為啥?塞外擄掠勞動力和牲畜為啥?乃至,兒臣讓父皇幫忙告訴塞外交出馬匹這些東西為啥?”

鄭麗婉都看不下去了,開口:“父皇,如今的大唐國力蒸蒸日上,本質上是展積蓄財富進而改善民生。民生這東西,按照古往今來通俗的說法就是百姓們保證溫飽,餓不死、凍不著。但東宮與殿下的眼界,要開闊一些,要的是大唐百姓既可以穿好、也能吃飽,這兩個概念不一樣的。”

“對外擴張,簡單說是為了領土和人口。實則上,塞外和高句麗乃至是西域,都有各自的深意。塞外,遊牧之地,畜牧達,展長遠,積累豐盈,他們的作用在民生上是為了我國的農業,我國是農業大國,講究民以食為天,因此有了牲畜協助可以加農業展積累,保證哪怕災年也能有充足的儲備應對,儘可能改善大唐本土。高句麗,兒臣不多贅述,父皇也知道。西域,為的是打通東西交流,帶來貿易紅利,最主要的是戰略意義乃至宣揚大唐國威。而西域戰略意義,在於我中原王朝對西域的長久把控,因此才有漢化西域的計劃。”

“盲目擴張反倒拖累本國百姓展,那是倒行逆施。東宮的內在宗旨也很好反應了這句話,有德無能難成大事,難以服眾。德行甚劣且有才能,不得重用。有德有能卻無自知,朽木難雕。知曉進退而才德兼具,方為肱骨棟樑也。”

“東宮如今的一代人,理念早已與朝堂諸公有所不同。東宮要的是大唐利益最大化,堅信的對外準則乃是拳頭大、實力強,方為真理。拳頭,就是大唐的軍事力量。實力,就是大唐如今蓬勃的經濟和市場帶來的鉅額產出。”

李承乾接過話:“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射程之內。我大唐想要的,那就必須是我大唐的。弱者,沒有言語的權力,只有遵從的命運。大唐若是積弱貧困,也沒有能力建立如今的東宮五軍、乃至是三千御騎軍,更沒有晉陽炮的出現。”

“在兒臣眼裡,展大唐國力,實際上就是做一個很大的麵糰。水多摻面,面多摻水,把這個麵糰越做越大,而麵糰怎麼分配,由皇權主導的朝廷做主。至於大唐沒有多的水和麵,那就從別人身上拿過來,不給就別怪兒臣動武了。”

大家都聽麻了,好傢伙,又是一個鐵血手腕的未來天下之主!關鍵,人家Tm文武雙全,文治武功全Tm有!漢武帝被罵窮兵黷武,那是國內展沒跟上,沒有把大漢做出來的大蛋糕合理分配,大部分壓在軍事上,才導致的經濟崩潰。但如今,李承乾這位爺人家懂展、懂經濟,還Tm懂軍事!這你怎麼玩?!

二鳳點了點頭:“太子與太子妃一席話,朕豁然開朗啊!時代朝前看,走在前面的永遠是你們年輕一輩啊。行!朕答應你,以你名義,下一道聖旨給塞外各大部落。朕也想看看,咱們大唐如今的國威到達了何種地步!”

李承乾看向周邊群臣:“今日孤和太子妃把話說清楚了,將來誰敢阻礙大唐的展,可以試試東宮如今的態度。大唐好了,大家才能好,大唐富裕了,大家才能富裕。關鍵在於,給百姓多少、給你們多少,那是朝廷說了算。敢動歪心思,得看看大唐百萬虎狼答不答應,乃至是千萬大唐百姓的拳頭答不答應。”

這句話,震撼力十足!沒錯,太子爺很少上朝,但人家哪怕不上朝,也依舊足以震懾朝堂諸公。大家不敢回話,唯有低著頭默不作聲。

“孤前段時間,在咸陽安置退役殘疾將士們那裡說過一句話。孤這輩子沒別的優點,但唯獨見不得為大唐流血、為大唐流汗的人受委屈。孤不敢保證孤死後的大唐會怎麼樣,但孤可以向那些為大唐流血流汗的人保證,孤但凡還有一口氣,這大唐就不會讓一群貪婪無能的傢伙禍害。而他們,更不會被欺負。”

“我李承乾就是想要告訴天下有志之士、華夏兒郎們,孤可以為他們做這幾十年的主,更能為他們所有人主持幾十年的公道。”

李承乾緩緩起身,壓迫感席捲開來,不怒自威:“諸位臣公,爾等以為如何?孤此番言語妥當否?”

武將一眾紛紛起身抱拳:“太子殿下威武!!”

文官一眾也紛紛起身:“太子殿下心繫黎民,為我大唐之福!!”

李承乾一雙鷹眸緩緩掃過在場的眾人,不少人碰上李承乾的那道鷹眸,紛紛低頭避開。李承乾對此,哼笑一聲,緩緩轉身離去了。鄭麗婉,也起身向二鳳和長孫皇后告辭離去。

李承乾和鄭麗婉離去後,篝火開始燃起。但很明顯,大家此時此刻都沒有心思了。太子爺太生草了,大家有點吼不住了啊!很多人都是心有旁騖,三心二意,心思並不在這個篝火宴上了。

長孫皇后看向身旁的二鳳陛下:“二哥,高明此番作為...”

二鳳笑著安慰道:“觀音婢,不要小看高明。那小子今日一番作為,有很多效果。其一,為民。其二,震懾。其三,鋪路。高明要告訴天下,他心繫百姓。震懾眾人,警告眾人保持公心。不得不承認,高明長大了,成熟了,他做事往往有自己的深意,不能看表面了。不過,唯有觀音婢你,他不會搞這一套。”

長孫皇后疑惑道:“鋪路是何意思啊?”

“朕打算親征高句麗,自然這監國理政的重擔就要落在高明身上了。按理說,高明如今的能耐和威懾,足夠保證群臣不敢糊弄他了。但,防患於未然,高明先禮後兵,將來朕出征期間,朝中有不識趣的,高明哪怕當真把他辦掉,別說他們,連朕都沒話可說。而剛才,高明的目光掃過眾人,一些人低下頭避開了高明的眼神,就十分耐人尋味了。”

“朕不在朝堂,高明監國理政,他就是理。而他卻還是太子,不是朕,你說...那些在背後使絆子的人,能不如履薄冰嗎?”

長孫皇后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李承乾所做一切的真實意義。

二鳳調侃道:“怎麼樣?朕都說了,哪怕現在把大唐交給他和麗婉,這大唐,都翻不起大浪。高明的脾氣天下皆知,周邊蠻夷諸國,聽聞高明繼位,怕不是都要嚇得魂不守舍。朕甚至明白,如今不少人怕是都巴不得朕多坐在這位置上幾年,比起朕,他們如今更怕高明這個未來的天下之主。”

長孫皇后頻頻點頭:“二哥,恭喜您,有一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兒子了。”

二鳳笑道:“多虧了你才是!沒有你,咱們老李家豈能有此等麒麟兒?”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