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7章 路已到頭

魏徵府上,魏書玉和魏徵對坐。父子二人沉默不言,哪怕是魏夫人此時此刻也是插不上嘴。魏徵朝堂上被太子爺發問的事情,早已傳開。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魏徵真的走到頭了。

“父親,大唐的主體是誰?”

魏徵一愣:“...自然是我朝皇室。”

魏書玉搖頭:“那是給其餘朝代乃至是其餘皇帝的答覆。太子殿下要的答覆,是華夏子孫。這片歷朝歷代生活在這片大地上的黎民百姓,這片土地上千年來耕種勞作的淳樸子民。”

“孩兒再問您一個問題。百姓為什麼要遵從大唐的律法?遵從朝廷的指示?服從朝廷的命令?”

“...我...我...”

魏書玉淡然道:“東宮的準則便是,大唐百姓利益至高無上,即為大唐利益至高無上。朝廷吃喝用度拿的是百姓們辛勤耕耘勞作的結晶,朝廷作為回饋要保證大部分百姓能夠受到惠澤。這是一筆純粹的交易,朝廷不會白拿百姓們維持生存的那些東西,作為回饋,朝廷要想方設法讓百姓們生活得以改善,並且讓百姓們生活安全得到保證。”

“東宮主導咸陽和洛陽進行市場規劃、產業改制、沿海產鹽、東鹽西送、劫掠塞外、反哺民生、提高退役殘疾將士待遇、推動大唐對外威懾令周邊諸國畏懼,對內改善民生提高經濟效益從而影響大唐各地,乃至限制民間鹽鐵,這一切...父親以為,是為國嗎?為皇室嗎?不,都是為了大部分的百姓。百姓即是國家,國家即是百姓。”

“用東宮的理論來說,就是大唐這個國家,內部所有百姓的勞作統合為一個巨大的糕點。這份糕點,由朝廷來劃分。朝廷佔多少,百姓佔多少,乃至是朝廷內部文武雙方佔多少。這份糕點,就是利益,大唐這個龐大的利益。百姓們需要什麼來改善民生,需要什麼來幫助他們讓日子過得更好,朝廷就想方設法去獲取,哪怕動用武力去別人身上搶!”

“孩兒身為右春坊通事舍人,每月俸祿三十貫,節假日還有額外補貼,一年下來,最少都是五百貫以上的收入,這些都來自咸陽當地近百萬百姓每日勞作的點點滴滴。咸陽如今每月稅收不斷攀高,貿易往來擷取商稅更是成倍提高,當月咸陽稅收二十四萬八千六百二十四貫有餘,其中東宮五軍每月軍費就是八萬餘貫,近乎三分之一的咸陽利益都被劃分給了東宮五軍為首的軍方。而其中還有五分之一用在了咸陽管理上,四分之一用在了咸陽的農莊,也就是那些殘疾將士們身上,還有咸陽的那些工坊,都需要維持和開銷。即便如此,東宮依舊堅持勒緊褲腰帶給軍方提供大額度的利益。”

“這咸陽就是一塊足以令人垂涎三尺的巨大糕點,大唐這塊糕點又該有多巨大?倘若沒有精銳的軍隊,強大的武力,誰會聽你說話?今日遊牧使臣如此低微,還不是因為大唐這些年來的高壓政策和武力震懾,讓他們發自骨子裡的害怕和不敢反抗大唐所致?不然,誰會搭理一紙聖旨?殿下曾說過一句話,弱國無外交。東宮,不介意為了大唐百姓去做諸國眼中的惡人,哪怕揹負罵名,至少百姓們愛戴我們。因為,我們只是大唐百姓供養的官員,吃的喝的都是大唐百姓給的。”

“父親,您該慶幸一件事。您的背後是陛下,而不是太子殿下。您這樣的思想,在東宮,無法立足,乃至會被太子殿下直接掃地出門。”

“之前父親一而再,再而三與殿下唱反調。是太子妃殿下,為了大唐全域性、為了陛下這位父親,出手相助,保全了您一次。今日,太子殿下與您如此和睦,乃至徵詢您,都是因為太子妃殿下相助,從旁遏制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向太子妃殿下妥協,意味著給了陛下三分薄面。今日,是太子殿下要太子妃,乃至是陛下,也給出一個答覆。陛下與太子妃殿下朝堂上不出聲,就已經預設了太子殿下對您如今的處置方案。”

魏書玉起身作戢:“孩兒今日所言,失了禮數,衝撞了父親。但,孩兒希望父親,明白一件事情。時代在進步,而以東宮為首的新理念,才是最符合大唐當代利益、乃至是最快反哺百姓的最佳途徑。”

魏徵幽幽長嘆一聲:“唉...為父明白了。”

廟堂之上,從來都不簡單。魏徵能夠在朝堂上待這麼多年,自然也有城府。但...和二鳳、太子夫婦比起來,終究棋差一招。魏書玉,本就身處東宮,自然更加了解李承乾和鄭麗婉,也明白如何在東宮為人處世,這份玲瓏心和獨有的見解,是魏徵沒有的。

也屬於魏徵倒黴。魏徵本就是直諫之臣,朝堂之上立身之本就是諫言!可,李承乾不經常出現在朝堂之上,也意味著魏徵不瞭解李承乾,拿捏不住李承乾的脈絡。因此,兩個人撞在了一起。而其餘人,都是秉承多是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多開口,免得惹麻煩。

如今,李承乾這位太子爺羽翼豐滿,風頭正盛。更加沒有道理,去衝撞太子爺和東宮。太子爺有太子妃從旁勸誡和遏制,東宮也是人才濟濟,文武兼具。身為老傢伙,再看不清楚局勢,負隅頑抗,那就是純粹的找死了。玩也玩不過,鬥也鬥不過,最好的選擇就是等著二鳳退位,跟著自己的主子一起退休安享晚年最好。天下,終究是年輕一輩的。

李承乾已經有一個足夠遏制他、警醒他的太子妃了。乃至,和魏徵相比,鄭麗婉不僅僅能夠進言勸誡,更能夠直接和李承乾較量一二不落下風!乃至鄭麗婉還能夠約束李承乾,更能夠助力李承乾的想法和計劃。就衝這個,魏徵就無法和鄭麗婉相提並論,李承乾自然也沒有必要重視魏徵了。

立政殿內,二鳳陛下拉著長孫皇后商議有關魏徵的事情。

“觀音婢,從內庫支取一千貫錢和一些禮物送到魏徵府上吧,儘量規格高一些。”

長孫皇后疑惑:“二哥,這是...”

二鳳搖頭:“魏徵已經混不下去了,朝堂上已經沒有他的位置了。將來,朕退位,也是他最後的選擇了。朕多年來雖然不滿他,但他實實在在勸住了朕多次昏頭的時候。貞觀和朕,欠他很多。朕,也就只能保他晚年安康了。”

長孫皇后皺眉:“可是高明?可臣妾見高明今日也沒有為難魏徵吶?”

二鳳嘆息道:“高明沒有為難他,只是最後下了通牒。你以為,高明問魏徵,是為什麼?是因為朕和麗婉。麗婉當初私下保了魏徵一次,這事高明知道的,但他沒有過問,他清楚的很。今日,麗婉沒有出聲,也是表明魏徵至少能活著,前提...就是自覺跟著朕退下來。”

“其他人,如玄齡和克明他們,如果願意留任,只要服從高明的安排,多少也還能在朝堂上待著。唯獨魏徵,若是不知趣,不識時務,高明就不是罷免了,而是下死手了。魏徵本就多次得罪高明,但最後的結果無一例外,高明的做法都是正確的。今日,魏徵和他理念不合,意味著和東宮新一代理念不合,更是和貞觀之後的新朝理念不合。這樣的人,只會添堵和添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