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四章 艱難起飛的“翔鳳”

九月,大地鷹飛。

殲轟七a戰機o86號,換後再次起飛,仍然是由特級試飛員宋志榮和楊中華駕駛,他們順利完成了殲轟七a的低空大表試飛任務!

而林鵬也見證了這個偉大的時刻,殲轟七a在低空飛出了128o千米每小時的度!

在林鵬的記憶當中,似乎原來殲轟七a最大低空表只有121o千米每小時,沒想到現在卻提高了一些,難道是因為自己用腦機融合感知,控制了殲轟七a,讓它產生了一些特殊的變化?

這件事情林鵬也想不明白,不過反正也沒有人知道。

試飛進行得很順利,沒有出現任何的故障!無論是試飛院還是一飛院的參試工程師們,都感到很高興,128o千米每小時的低空最大度,確實是很不錯了!

因為低空大表就是要在戰機不解體的前提下,飛出最大度,是戰鬥機試飛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由於低空的大氣相對來說要比高空稠密得多,所以這時候動機的有效推力也是最大的,但是相應的飛機在飛行的時候遇到的阻力也是很大的。

戰機在低空進行音飛行,會形成強大的音爆雲,這在網上也有很多照片,m國的航母戰鬥機飛行員最愛炫這種技術,所以曾經生過好幾起低空音飛行,導致飛機解體的事件。

那就是由於m國飛行員,飆飛機飆過了頭,因為在低空的時候,飛機突破音障,便接近低空最大使用度了,一不小心就會過,在低空以過音的度飛行,高從戰機表面吹過的氣流,就會對飛機表面產生巨大的壓力,一旦過極限,戰機就會出現震顫,進而蒙皮也會被破壞,機體結構承受不了巨大的壓力而空中解體。

所以試飛低空大表這個科目,所有的參試人員,都是捏著一把汗的!畢竟上一次還沒開幹,就出現了試飛事故,要不是老天爺開眼,估計o86號機和兩名特級試飛員都掛了。

但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這背後其實是林鵬幫的忙呢!

要知道現在中國所有的飛機當中,低空大表最高的度記錄,也就是13oo千米每小時,殲轟七a戰機竟然飛出瞭如此接近這個紀錄的度,怎麼能不讓參試的所有人為之欣喜若狂呢!

特別是唐佔文總師,當他看到監控資料顯示出來,o86號機飛出了128o千米每小時的最大度時,他的眼眶都溼潤了。

真是不容易啊!殲轟七戰機的命運本來就很曲折,現在終於完成了這項高風險的試飛科目,並且飛出了比預想的更好的成績!這怎麼能讓它的總設計師,為之感傷呢!

林鵬也是很激動,因為他還記得,殲十戰鬥機的試飛員,曾在電視上講過,他在試飛殲十戰鬥機的低空大表時,從萬米高空以全加力狀態俯衝而下,一直俯衝到距離地面不到一千米才改出,得到了殲十戰鬥機的最大表,145o千米每小時,重新整理了記錄。

而殲十戰鬥機完成低空大表的試驗,就是在二零零三年十二月,也就是距離現在只有三個月左右了。

低空大表是一架戰機重要的技術效能指標,就像動機最大推力一樣,它其實是一個要被限制的度。因為在低空,如果戰鬥機一直加,還可以飛得更快,但是過了這個最大允許的表,那麼機翼區域性地區將產生較大的空氣動力和壓力變化,飛機的區域性強度就會受到破壞;或由於機身的彈性變形,生顫振,使飛機結構受到破壞。

而在高空中又不一樣,比如說殲轟七a在高空的最大平飛度可以達到一點七馬赫,但是在低空呢就要小得多了,128o千米每小時,也就相當於是1.o5馬赫而已。

當然在高空飛行也是要限制最大度的,因為過了飛機的安定性限制,就一樣會出現結構破壞甚至是空中解體的危險。比如殲七戰鬥機,它在高空中如果以最大加力推力來飛,可以飛到二千四百公里以上,也就是2.25馬赫,但是因為飛行安定性的限制,它在高空中的最大允許度只有2.o馬赫。

殲八戰鬥機,它是一款高空高戰鬥機,它的高空最大允許度是2.2馬赫,但實際上它曾經還飛出過2.4馬赫。這就跟那架米格二十五戰鬥機類似,如果度限制被拿掉了,就可以過設計最大度。

在實際作戰當中,有的戰機是為了逃命,有的是為了追趕敵機,所以都曾生過戰機過最大允許度的情況。

當o86號機飛出128o千米每小時的低空大表後,整個指揮控制大廳的人都激動得不行了!殲轟七a戰機的試飛時間非常緊迫,而這個低空大表試飛科目,又是風險最高的,現在終於把它完成了!

接下來的試飛工作就可以順利推進下去,用不了多久,殲轟七a戰機就能完成試飛定型任務了!

當然,兩名特級試飛員,從飛機上下來之後,也是受到了英雄一般的待遇,而他們也確實是英雄!每一次試飛,都是冒著生命的危險,可不是嗎?

九月的重要事件,一件接著一件,剛剛完成了殲轟七a的低空大表試飛,林鵬帶領著他的設計小組,完成了殲轟七a戰機前機身修形以及dsi進氣道與機身一體化設計工作,並做好了縮比模型,準備進行下一步的工作,風洞試驗了!

當然這還不止這一樁,對一飛院來說,還有一件大事要生了。

這件大事,就是林鵬前世的時候,曾經參與的國產噴氣支線客機,arj21飛機要真正的起飛了!

當然這個起飛,並不是指的試飛,而是這個專案要正式啟動了。

可是林鵬知道,代號翔鳳的arj21噴氣支線客機,它的命運也不是那麼好,可以說這是一次艱難的起飛!

在林鵬記憶中,arj21客機的總設計師就換了三任,而具體到設計團隊,也是很不穩定的,設計師們經常變換,設計方案也修改了不知道多少次。

不過最終,翔鳳還是飛上了藍天,在林鵬重生前,arj21支線客機交付使用者的數量也達到了九架!並且還在量產加當中。

喜歡航空崛起請大家收藏航空崛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