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九十八章 中型戰術運輸機需求數量龐大

王強哈哈笑道“謝謝!”

當然運九也並不是那麼完美,就說它的起飛滑跑距離,就有點長了,一千三百五十米的設計起飛滑跑距離。

當然在空載的時候,這個距離可以縮短,但是運輸機嘛,肯定是要載重時的資料了。

如果能夠在一千米內飛起來,那就相對來說比較好了。

此時運九飛機駕駛艙內的試飛員們,還不能放鬆,因為這次飛還沒完呢,按計劃要飛四十五分鐘才著6,要等到飛機停穩,飛才算是成功。

所以現在機組的幾名成員,一個個都是緊盯著那幾塊液晶顯示屏,運九飛機的座艙比起運八來,那是先進了很多,大部分的機械儀表都取消了。

先進的航電系統,可以讓飛行員更加的輕鬆無憂的操縱飛機。

當然試飛的時候肯定也不能輕鬆,因為這是新飛機,只有透過不斷的試飛,把飛行包線都飛出來,把各項效能都飛出來,定型之後才可以。

這架運九很快就爬升到了八千米高空,這時候它的度已經達到了五百千米每小時,無論是度還是高度,都接近設計最大數值了。

當然飛不可能飛到極限,所以按試飛大綱,他們就只飛到這個高度,然後以五百千米的時進入巡航狀態。

機組成員們不停地向地面指揮中心,彙報著運九的一些關鍵數值。

新的渦槳六c動機,還有新的六葉螺旋槳,都比老運八上面的渦槳六和四葉螺旋槳,效能要好得多,所以運九飛個五百千米每小時的度,還是比較輕鬆的,儘管高空中的動機功率會下降不少。

林明棟對身邊的王強道“王總工,你們要抓緊時間,儘快完成運九飛機的試飛工作,試飛院那邊也會全力配合你們。當然你們還要做好準備,我們新一代的中型戰術運輸機,可能很快就會立項了!”

王強一聽,激動地道“林總,我們一定不會辜負集團對我們的信任,新一代的中型戰術運輸機,前些天我還有唐總師,林副總師他們討論過,我們一定會做到最好的!”

林明棟呵呵笑道“那就好,我也希望早一天看到咱們國產的一百噸級中型戰術運輸機從這裡飛起來。要知道中型戰術運輸機,不僅僅是咱們中國空軍需求數量非常大,根據集團相關部門的研究,未來二十年,我們中國空軍對中型戰術運輸機的需求數量可能就多達四五百架,再加上對外出口,至少是八百架以上。當然我們希望這其中,更多的是新型中型戰術運輸機!”

王強明白了,領導們更期待的是新中運啊!運九雖然也不錯,但畢竟小了一些,領導們還是喜歡大的!當然他自己也喜歡大的。

所以王強也嘿嘿一笑道“林總,那您的意思,咱們閃飛可以再建幾條脈動式生產線嘍?就像希飛的新飛豹脈動式生產線那樣。”

林明棟笑道“我可沒說這話,你們自己規劃好吧,總之這個蛋糕是很大的,而且目前看來沒有別人跟你們搶,不過也不好說哦,萬一希飛也要搞,你們可就有競爭對手了!”

王強連忙道“林總,那可不行啊!希飛恐怕都忙不過來,他們的型號太多了,而我們就只有中運,集團領導可不能偏心啊!”

的確要是有數百架的中型運輸機生產量,那麼脈動式生產線是必須的,而且不止要建一條。

事實上在林鵬前世的時候,閃飛集團也的確在蓉飛和希飛之後,成為國內第三家採用飛機脈動式生產線的飛機制造廠。

閃飛的運九脈動式生產線,從二零一一年開始建設,到二零一六年就完成了驗收,從二零一七年開始,就開始使用脈動式生產線來生產運九了。

一條脈動式生產線,一年下來可以生產三十到四十架運九,這個度也相當快了。

當然跟m國的脈動式生產線肯定還是沒法比,m國最厲害的還是F35戰鬥機的脈動式生產線,在洛馬公司的脈動式生產線上,平均一天就可以生產一架F35戰鬥機,也就是年產三百多架。

畢竟F35戰鬥機的訂單數量可是多達數千架,如果度不快一點,又怎麼能夠按期交付呢?

要知道越交付得快,那麼錢就賺得越快。

當然現在代化的飛機制造,由於相當複雜,比起二戰時期m國的飛機制造還是要慢了很多。

要知道m國在二戰期間生產了多少架飛機呢?三十萬架。在產量最高的一個月,m國生產了九千架飛機。

當然那時候的飛機都非常的簡單,沒有什麼電子裝置,用的材料也是最普通的,而那時候m國航空工業的工人也多,甚至生產線上的裝配工人,都大量的用婦女。

比如福特公司在密歇根州底特律附近的柳樹巒工廠是m國戰時飛機生產最大和最成功的案例。這家工廠採用生產汽車的流水線作業方式,製造了二戰時期全部一萬八千架B24轟炸機的一半數量。產量最高的一個月,達到了三百六十五架!

這個度是F35戰鬥機脈動式生產線度的十二倍了。

當然了,F35戰鬥機的複雜程度和精密程度,遠遠不是幾十年前的B24轟炸機可以相提並論的。

觀禮的人們一邊熱議著,一邊翹以盼,大約過了四十多分鐘,飛的運九終於飛回來了,聽到一陣螺旋槳攪動空氣出來的巨大聲音,所有人都把目光轉向了聲音傳來的方向。

一架黃色的四運輸機身影終於出現了,人們也激動起來。

將近一個小時的飛,終於要完成了,不過降落的時候,風險也是相當大的,甚至比起飛的時候還大。

此時機組與地面指揮中心,保持著密切的聯絡,在地面指揮中心的引導下,這架運九飛機,平穩地進入了降落的軌跡。

在下滑的過程中,保持正確的姿態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機組必須要和地面指揮保持密切溝通,因為他們無法直觀地判斷自己所駕駛的飛機姿態是不是完全符合降落要求,這需要地面的觀測裝置和肉眼觀察來輔助。

喜歡航空崛起請大家收藏航空崛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