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三十一章 石構件

於遊拍了拍李白的肩膀,讓他以後要注意下自身安全,傷口的感染問題,也需要24小時觀察一番,如果沒出現感染的情況,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莫軍民走了過來之後,猶豫了半響,於遊見他這麼躲躲閃閃的樣子,拉他到了沒人的地方,說道“現在沒什麼人了,你在海底究竟看到了什麼?”

“於總,我也不知道是什麼,但是海底裡面全是石板和石柱……”

“人為的建築材料?”

“我想應該是的,不過大多都附著珊瑚蟲,所以具體的樣式我也看不清楚。”

於遊聽莫軍民說了海底現了建築材料,一時間有些驚訝,想著自己所處的海域會有什麼船舶經過?而這些建築材料又為什麼會丟棄在這裡?

這些問題還需要打撈上來才知道啊,不過現在不是招呼船員們下海打撈的時候,休息了一天之後,於遊親自帶著潛水隊下海。

在島嶼周遭的淺海地區,大概深度在1o-3o米左右,於遊先帶著幾名蛙人打撈上來了一個體積相對小的石構件,拿到了岸上把覆蓋在上面的珊瑚蟲、苔蘚等清理乾淨了之後,看著這塊石板,於遊一時間沒了頭緒。

書到用時方恨少啊!於遊如果自身的知識貯備豐富點的話,也不至於打撈上來的物件,不知道具體來歷啊。

游龍號上的船員要說學歷高的就屬高手這個隨船顧問了,儘管他不是研究建築學的,但是如今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小高,你知道這是什麼嗎?”於遊指著清理完的石板說道,按照於遊的見識,覺得有點西歐式的設計風格。具體是什麼於遊還鬧不清楚。

高手仔細打量了下,若有所思地道“單從這塊石板,讓我聯想到了濱海法租界的建築。”

“法租界?”於遊想到了游龍公館附近的一些建造於上百年前的建築。對比一下還真有點像啊,不過還需要把其他的石構件撈上來之後。做出最後的判斷。

“與其在這猜測,還不如把周圍的石構件全部打撈到船上,運回國內找專家鑑定一下就成了。”既然都看到了這裡存在這麼多的石構件,又是處在公海地帶,就算打撈了,被認定為古董,所有人應該是於遊的,法國當局無法認定是他們的情況下。自然而然是於遊的了,雖說有所謂的追索手段,但是這批石構件的認定並不是一般性的工具,屬於建築材料古董,而不是傳統的古董。

何況就算追索,也要按照市場價值上下波動給予於遊一定的報酬,畢竟打撈上來也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啊。

“不打漁了?”李阿毛覺得費力打撈這些石頭沒什麼意義啊,在他看來這些石頭的價值還不如一頭大眼金槍魚來得高。

於遊解釋道“我覺得這些石構件如果組成一個建築的話,那麼其價值無法估計,比打漁划算多了。何況讓我們遇到了,能錯過嗎?”

他雖然不能估計這些建築材料到底價值多少,但是保守估計能抵得上油錢了吧。這次打漁出海不太順利,卻在公海的島嶼現了法國建築材料,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2o多人分組進行打撈,於遊等人在島上打撈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周圍的石構件數量還是乎了於遊的估計,因此單純依靠人力打撈進度自然會慢一些,因為石構件所處的海域深度比較淺,且伴隨著礁岩的存在,吃水較大的游龍號適合的是深海打撈。進入淺海的話,很容易擱淺。因此起到的只是輔助作用。

一個月的時間於遊率領著船員們在公海的陌生島嶼沿岸打撈,終於把所有的石構件都打撈到了船上。具體的鑑定還需要回到濱海找顧學銘,而後有可能的話,於遊想把這些石構件給裝起來,復原後不知道是何種建築模式。

這也是於遊這麼費力打撈的緣故,為了保證復原建築能實現,於遊仔細叫人在周邊再探查了幾次,最終確認沒有遺漏的情況下,於遊載著一船的石構件回航。

駕駛艙內李阿毛有些猶豫,用不確定的語氣說道“於總,我們打撈的這一批石材真的是古董建築?而且如果不缺少了關鍵部位,這座建築不是拼湊不起來了嗎?”

“以現在的建築水平,想要製作類似的建築構件是不成問題的,只要大體的建築材料都在,找幾個專業的建築師設計下應該沒問題,而且這是石頭都是上百年曆史的,單賣這些石構件,我們這次出海的成本就賺回來了。”於遊自然不會說自己想把這座歐式風格的建築自己收藏。

事實上現如今,收藏古典建築已經並不少見了,比較熟悉的名人收藏古典建築的,用來在世界各地巡展。

不過那都是木質的古典建築,運輸、拼裝等成本比石質的古典建築少得多了,於遊打算是找一個空地直接把這座建築給拼在那裡,成為一個歷史標記。

只是相關的手續方面,於遊還是需要顧學銘、吳澤勳等人籌謀,他一個人的力量還是挺薄弱的。

選址方面肯定會在郊區,於遊覺得與其去找一塊專門的地皮,還不如就近在郊區的鱘魚場把這座中世紀歐式風格的建築給立起來,當做自己收藏的第一個古典建築藏品,成就感還是挺大的。

一路上於遊都在想象著自己在海上撈上的歐洲建築像是堆積木一樣在鱘魚場附近的空地上拔地而起的場景,內心還是有些許激動,至少在收藏界內,能完整地儲存一座古典建築,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不是有錢就能夠弄出來的,還需要逆天的運氣,於遊的經歷也只是個案而已,其中還需要一定的運作,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夠把這些石構件組裝完成的,還需要上下疏通和尋找相關的匠人,估計要到歐洲請一名通曉歐洲中世紀曆史程序的專業建造師負責,不然單純依靠工匠是無法復原的。

這件事情需要花費不少的心力,於遊在想如果濱海方面的人脈無法走得下來的話,於遊還有一個退路就是把這棟建築給弄到塞拉爾沃島上,只是那個島現在還沒購買,因此也不是一時半會能組裝完成的。

“想這麼多幹什麼,先讓顧老安排人鑑定下再說,石構件可以暫時卸到鱘魚場,具體怎麼辦,於遊自己還不清楚呢。

回航因為沒有具體的任務,大家的心情都很輕鬆,按照於遊的說法,這次打撈的石構件的價值不菲,遠遠出了自己出海的成本,因此眾人的心理負擔就少了許多,畢竟他們都是打工的啊,老闆如果嚴重虧損的話,那麼殃及的可是屬下的員工,進行所謂的裁員行動,那就不妙了。

於遊因為心繫石構件的鑑定,因此在航行過程中沒有停留,捕撈作業擱置的代價就是這次的出海只是收穫了一堆的石頭,如果只是普通的貨色,那麼於遊這次就虧大了,當然了這點油耗和人力的消耗損失對於他來說不算什麼。

濱海,鱘魚場空地上,於遊安排人手把石構件全部搬卸到了鱘魚場,這裡24小時有人值班,因此也不怕丟了,何況要搬這麼多的石構件,動靜肯定很大,也沒人閒得蛋疼會偷石頭啊!

不懂行的人還以為只是普通的石料罷了,顧學銘帶了一隊人馬緊鑼密鼓地鑑定了三天,再和歐洲方面合作的博物館方面的專業人員溝通了之後,得出了一個權威的鑑定結果。

“小於啊,沒想到你出海一趟會撈出這些寶貝,要知道普通人就算現了,也不會去費力打撈啊,畢竟都是石頭。”顧學銘嘖嘖稱奇地道,對這些石構件表達了極大的興趣,而且還費盡心思去聯絡法國、英國方面的博物館的相關古典建築的鑑定專家,可見顧學銘在鑑定這些石構件出了極大的力。

於遊謙虛地道“運氣使然,前些日子我們出海因為沒有找到漁汛,所以就亂逛,到了一座島嶼上放鬆心情,船上的蛙人意外現了石構件,再加上我們船上的隨船顧問聯想到了法租界的建築模式,因此讓我打撈出來的,陰差陽錯形成了現在這個局面。”

“哈哈,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啊,如果不是你覺得這些石構件有價值的話,會如此果斷地用這麼久的時間打撈?要知道打撈這些石構件花費不少啊。”顧學銘顯然是明白海底打撈困難和不確定性。

於遊能這麼順利打撈這些石構件多虧了船上的船員們都具備打撈技巧啊!也在幾次的海底打撈裡面收穫了不少的經驗。

既然鑑定為中世紀的建築,那麼價格是多少?於遊也有些好奇,便詢問道“顧老,按照你們鑑定書上說的這些石構件的價值有參照?”

“說實話,沒有什麼參照點啊,不過可以肯定,如果順利搭建成功的話,價值肯定能上億!”顧學銘肯定的語氣,讓於遊有些咂舌,不過考慮到現如今房子的價位,一棟別墅都要幾千萬了,這座歐洲中世紀的房子也能達到上億也不奇怪。

現在於遊頭疼的是,這些石構件如果不拼裝起來就是一堆擺設,要堆砌成一棟房子,其中也要花費不少的人力、物力啊,最主要的審批問題。未完待續

喜歡漁夫的幸福生活請大家收藏漁夫的幸福生活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