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燃燒的蜂鳥(出書版) 第18節

“看完了,不是他。”顧紅星抬起頭來,說。

“不是他?胡扯什麼。”老偵查員陳秋靈最先跳了出來,說道,“不是他,還能是誰?各方面都符合,他還不說真話。”

顧紅星被猛然而尖銳的駁斥嚇了一跳,頓時不太敢說話了。

“你確定不是他?”馮凱問道。

“不,不是。”顧紅星有些委屈地說道。

“你這是在動搖軍心知道嗎?”陳秋靈走了過來,指著顧紅星說,“審訊比拼的就是毅力。現在本來審訊工作就陷入了僵局,最重要的就是審訊者的軍心!你現在來動搖軍心,這接下來怎麼審?”

“我,我,我不,不知道怎麼,怎麼審,但,但確實不是。”顧紅星面對陳秋靈的咄咄逼人,有些退縮。

“會不會是有什麼其他原因?”穆科長示意陳秋靈聲音小點,說,“比如,現場的手印,根本就不是兇手的?”

“不會,這麼新鮮的手印,肯定是剛剛留下不久就被我們提取到的。”顧紅星說,“我也排除了死者及其父母,那麼就不會有其他人去她家櫥櫃裡留下掌紋了。”

“確實沒有其他人可能去她家接觸櫥櫃。”馮凱很是失望,此時陷入了沉思。

“你說新鮮的就是新鮮的了?說不定是以前打傢俱的人的呢?”陳秋靈說,“這時候不能動搖軍心,不是他,他為什麼要撒謊?”

“很久以前的掌紋是刷不出來的。還有,偷拍也是流氓罪,他為了躲避打擊,撒謊也有可能。”顧紅星的聲音小得像是蚊子叫。

“他有作案時間,案發當晚他的去向他自己都說不清。”陳秋靈說。

“那,那,那說不定他又是去偷拍了。”顧紅星仍然小聲地做著回應。

“那他直接交代了不就好了?明明知道警方懷疑他殺人,還這樣兜圈子。”陳秋靈說,“承認流氓罪比殺人罪要輕得多吧?我當了一輩子偵查員,也沒遇見這麼拎不清的人。”

現場的氣氛很緊張,大家頓時都陷入了沉默,陳秋靈接著說:“你就敢保證你不會看錯?是技術,總會有錯吧?這麼多人的直覺感受,比不上你這個愣頭青的技術?”

這句話似乎煽動了偵查員和派出所民警們的情緒,大家都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直覺,認為張建設確實就是兇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陳秋靈見大家都來支援他,開始有些得意揚揚了。

馮凱拍了拍顧紅星的肩部,讓他不要再接話了。

穆科長思考了一會兒,說:“既然偵查和技術出現了意見分歧,那我們還是穩妥一點比較好。各位刑偵科的夥計呢,你們繼續輪班審訊。馮凱和肖駿,你倆和派出所的同志一起,還是對全村的男人進行摸排,一個個排除,總是能找出有疑點的來。對了,尤其是我們抓了張建設以後,那些表現很反常的人。”

“看吧,因為你的好兄弟,咱們的捷徑走不了嘍。”肖駿笑著拍了拍馮凱的肩膀。

這總有點指桑罵槐的意思,讓顧紅星心裡很不舒服。

“沒事,好久沒玩過撒網摸排了,這不是我們刑偵的‘三板斧’之一嗎?正好重新撿回來玩一玩。”馮凱一邊打著圓場,一邊拍了拍顧紅星的肩部表示安慰。

“嘁,搞得好像你以前摸排過似的。”小秦說道,“這可不是件容易事呢。”

“就為了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所謂新技術,就要大動干戈的,值嗎?”陳秋靈搖著頭說道。

穆科長比陳秋靈資格老,急躁地說道:“又沒讓你去排查,你有本事快點審下來,我們都省事兒。”

返回公安局的路上,顧紅星心事重重。他不知道自己的堅持,究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如果真的是自己錯了呢?這些戰友豈不都是在浪費勞動力嗎?

(1)

四套:口罩、頭套、手套和鞋套。

(2)

現場通道:痕檢員抵達現場後,會固定地面有價值的痕跡,並用粉筆畫好,沒被粉筆圈到的地面就是其他勘查人員可以踩踏的地面。

(3)

中心現場:一起命案中,屍體是整個現場的中心,所有的犯罪活動都是圍繞屍體進行的。因此,屍體所在的範圍就是中心現場。

(4)

約束傷:指兇手行兇過程中,對受害者約束的動作中,有可能控制了雙側肘、腕關節或膝、踝關節,造成受害者這些關節處的皮下出血。

第五章 撈屍

1

兩天過後,顧紅星的焦慮就更加嚴重了。因為馬法醫從屍體上提取的擦拭物裡,檢出了留下精斑的人的血型是A型,而張建設的血型也是A型。不過,馬法醫說過,死者的下體被割裂,所以血型檢驗有可能會受到汙染。而死者張春賢的血型恰恰也是A型,這個做出來的精斑血型有沒有被汙染,連馬法醫也不敢打包票。加之張建設一直沒有低頭認罪,所以給顧紅星留下了一絲希望。

摸排工作雖然是偵查工作的“三板斧”之一,可也是一項異常艱苦的工作。顧紅星咬著牙,決定跟著馮凱、肖駿一起,承擔了對全村人員排查的重要任務。一家一家清查,一戶一戶梳理,對於重點人,又要多方面印證案發當時有沒有作案時間,如果排除不掉的,就又要打聽事發後這人有沒有反常跡象等等。總之,梳理清楚全村人的親友關係,就花了他們兩個多禮拜的時間,然後他們又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排查完了所有的重點人。

眼看著,五月份了,天都暖和起來了。

馮凱每次查否

(1)

一個重點人,內心都會十分暴躁,可是看到顧紅星更是憂鬱焦慮的模樣,就暴躁不起來了。馮凱安慰自己,當了好幾年刑警,也從來沒有像這起案件一樣,沉下心來細心排查這麼長時間,也算是好好體驗一把摸排工作的艱難困阻吧。這樣看來,現代的工作還是要幸福很多,畢竟有那麼多科技作為支撐。而當年自己一直不相信技術,實在是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覺了。

雖然到最後,也沒能排出重點嫌疑人,但顧紅星依舊堅定地認為,他的技術沒有錯。他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又檢視、比對了無數遍張建設的掌紋和現場的掌紋。去現場復勘了十幾次,他認為這枚非常新鮮的掌紋一定是案發前剛剛留下的,一定是嫌疑人的掌紋,因為過了一禮拜、一個月復勘現場,掌紋就明顯不清晰了。而這掌紋又確定不是張建設的,張建設已經按流氓罪被審查起訴了,也沒有交代承認他殺人,所以這案子一定另有蹊蹺。

既然顧紅星堅持,馮凱知道這個人命案馬虎不得,所以也就一直咬牙堅持著在做排查工作。他甚至都覺得自己變了,可以一個人一個人地慢慢審查而不去尋找捷徑。不過話說回來,在這個年代,他還真是不知道該如何尋找捷徑。不過,排查了兩個月,至少有一點好處,那就是馮凱憑著自己這種自來熟的性格,很快成了東橋村的熟客,每次進村都會受到熱烈的歡迎。

顧紅星很崇拜馮凱的這一點特質,他入警的時候,老師就說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才是公安工作的真諦。如今這兩個月的工作,讓他實實在在體會到了這一點。從和村民混熟開始,他們的調查就越來越順利。從剛開始連重點人的性格、家世都要調查大半天才能弄明白,到現在一天可以查一個重點人所有零零散散的資訊,甚至花邊資訊都能輕鬆查到,其實都因為兩人在東橋村的熟門熟路。而這種熟門熟路,顧紅星認為主要是馮凱混來的。

可是,最後的結果不盡如人意。他們兩人已經查到了無法再查的地步了。

顧紅星相信,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重新梳理了重點人的名單,又逐個對排除的依據進行稽核,最後發現,沒問題。他不放棄,又拿出全村男人的名單,看除了重點人之外的其他人,是不是有確鑿的排除證據,最後發現,也沒問題。這個村子算是給他們兩個人從頭到尾“清洗”了幾遍,也最終沒有發現比張建設更像兇手的人了。

馮凱知道顧紅星在這兩個月中對於掌印已經多次複核檢驗,依舊堅信他的觀念。既然他這麼堅持,自己也就不好去提出質疑了。只是馮凱不知道,此時的顧紅星都有點懷疑自己了。

因為被這起案件的摸排工作耽誤,顧紅星一直沒有機會去向領導彙報重啟女工案的事情。其實也不是沒有機會彙報,而是沒好意思拖著馮凱一起去。馮凱很聰明,早就看出了這一點,可是他就是不主動提出陪顧紅星去。直到眼下這個案子的調查重新陷入僵局後,顧紅星終於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