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3章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張武知道李嚴非常有才,還是文武雙全。

文的方面,李嚴可是制定《蜀科》的五人小組之一,其餘四人是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蜀科》後來成為蜀漢的法律體系基礎。

武的方面,李嚴任犍為太守的時候,盜賊馬秦、高勝等人在郪縣起兵造反,聚集了五萬多人的隊伍。李嚴不用援兵,只帶著本郡五千士兵前去討伐,斬殺了馬秦和高勝,其餘人都四散逃走。李嚴能與黃忠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他的武力就算比不上黃忠,達不到一流的水平,但至少也跟魏延差不多,一流是沒問題的。

張武也知道李嚴有野心,想手握大權。

劉備死後,李嚴作為託孤大臣之一,感覺自己的權力比諸葛亮小太多,因此有些不滿。他見諸葛亮當了益州牧,便要求割出五個郡來成立巴州,讓他擔任巴州刺史。諸葛亮當然不會答應,這不是分裂國家嗎!後來李嚴又假意勸諸葛亮受九錫,進爵稱王,實際上也是自己想更進一步。

但諸葛亮是何等人物,怎麼會看不出李嚴的想法,看著越來越得寸進尺的李嚴,諸葛亮最終忍無可忍,將其廢為庶人。

不得不說,在人才凋零的蜀漢後期,廢掉李嚴的確有些可惜,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一個一直想為自己謀求權力的人,才能越高就危害越大。

但張武並不怕李嚴也野心,且不說張武自己也很年輕,就是他手下的文武大臣們也有太多人能將李嚴壓得死死的,並不會像原著上那樣,最後只有諸葛亮能壓得住李嚴。

現在張武佔據益州、荊州、揚州這三個大漢最大的州,不久後肯定會再拿下交州,整個江南都是他的地盤。而蜀漢只有益州一地,池淺王八多,總共就這點權力,不夠分的。

所以張武拿下益州之後,原本益州的派系之爭就沒有了,從益州到揚州,整個江南這麼大的地方,有的是位子,就看你有沒有本事。

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其他人難道沒有野心?有野心是好事,有野心的人才能更加賣力,不管你是什麼鳥,只要聽話就有食吃,反之就送你上燒烤架。

張武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就算是司馬懿來投靠,他都敢用,而且是重用,他不信在自己眼皮底下,司馬懿敢跟他玩那一套。司馬懿為何在曹操、曹丕、曹睿在的時候都不敢有所舉動?甚至一度被奪去權力,就是因為當時有很多能壓得住他的人。

張武留李嚴率兩萬士兵守葭萌關,吳蘭、雷銅為輔,然後率大軍返回成都。

儘管非常想念襄陽的老婆孩子們,但為了益州的穩定,張武還是決定在成都過完年再回去,正好趁這段時間好好考慮考慮人員的安排。

總體來說,現在張武手下的文武官員們大體上可以分成三大派系,荊州派、揚州派和益州派。每一個大派系內部其實還有許多小派系,比如同為荊州派,甘寧、徐庶、禰衡、丁奉、華佗等人又是元老派和外來派,而龐統、馬良、向朗、黃射、蒯越等人是荊州本土派,諸葛亮、龐統、徐庶、向朗、蔣琬等人又是鹿門學院派。

原本爭權奪利的益州東川派和西川派現在統一為益州派了,不管以前鬧的多厲害,現在他們必然要走在一起與荊州派和揚州派進行競爭,否則他們在張武集團內部就會逐漸失去話語權。

揚州派也是同樣的情況,魯肅、呂蒙、諸葛瑾、蔣欽等這些淮泗派系的人,跟張昭、顧雍、6遜、朱桓等江東本土派也肯定不能再互相拆臺了,因為他們要面臨的競爭對手忽然多了很多。

人具有社會性,為了安全感和利益,天然的就會尋找盟友,因此派系的出現也是很正常的。人嘛,必然會有親戚,也會有幾個比較要好的朋友,就算因此互相幫助一下也很正常,只要大家的主要目標是搞好工作,張武也是默許這些現象存在的。

但如果誰為了給自己謀取利益而起派系鬥爭,甚至是損害了整個集團的利益,張武也絕對不會手軟,以張武的威望絕對能將各個派系壓的服服帖帖。

至於以後怎麼辦,張武作為一名穿越者,還是學思想政治專業的大學生,要解決整個問題也非常簡單。

那就是用制度來約束他們的行為,讓他們互相制衡,絕不讓任何一派獨掌大權。張武為什麼允許這麼多派系存在,那是因為派系越多就越好平衡,現在已經有十幾個小派系了,以後還會更多,誰也別想壓制其他所有派系。

要麼就用強硬的手段消滅一切派系,要麼就讓許多派系一起共存,在遊戲規則內進行競爭,誰破壞規則就消滅誰。後世那些鬧黨爭的朝代,其最大原因就是派系太少了,兩個大派系共存,稍不注意就會被其中一派掌握大權。

漢武帝是怎麼解決諸侯王太多,而威脅到皇權的?就是施行了推恩令,諸侯王死後,除了嫡長子繼承王位之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候,由郡守統轄。

這一下把幾個大諸侯王國分成了幾十個上百個小諸侯,大國不過十餘城,小候不過十餘里,從此地方諸侯再也威脅不到國家安全了。

作為穿越黨,張武雖然在智力上可能不如這個時代的一些優秀人才,但在見識上那是絕對碾壓的,只要別弄出太越這個時代的東西,以他的威望和權力,還是很好施行的。

比如他可以稍微提高一下寒門或平民的地位,改善一下他們的生存條件,但要是想搞人人平等那一套,肯定是自取滅亡。

現在張武的地盤大了,以前那種車騎將軍府直接管理地方郡縣的管理模式就有些不太方便了,於是張武決定設立次一級的管理機構,管理一州的民政,這個職務便是州刺史。

漢武帝時期,州刺史只是一個監察官,受中央的御史中丞管轄,級別也不高,甚至不如下面的太守級別高。後來黃巾之亂後,為了迅平定叛亂,東漢朝廷重新設立了州牧,成為一個州最高的軍事行政長官,權力跟州刺史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曹操手下也有刺史一級的官員,比如被關羽砍死的車胄是徐州刺史,當初的劉馥就是揚州刺史,劉馥死後溫恢繼任揚州刺史,司馬朗是兗州刺史,張既為雍州刺史,賈逵為豫州刺史。

刺史沒有兵權,不用擔心會坐大,還能統籌一個州的各項經濟民生等工作,能為中央政權分擔不少活。因此張武打算設立益州刺史、荊州刺史和揚州刺史,級別要高於太守,但沒有軍權,也沒有縣令以上官員的任免權。

喜歡三國得到寶物就變強請大家收藏三國得到寶物就變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