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9章 發行準備

199行準備

吳猛的加盟讓《戰狼》的剪輯水平一下提高了一大截,同時也讓《戰狼》的整體水平得到了提升。

看著吳猛剪了一小段,陳飛最後的一絲擔心終於是也煙消雲散了。

所以接下來他就可以開展下一項更加重要的工作了,那就是聯絡各大院線,為《戰狼》的行做準備。

這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聯絡各大院線,和大家商量相關的排片工作。

排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將直接影響到電影的最終票房,哪怕是陳飛,哪怕他擁有了這麼多資源,但也不敢因此掉以輕心。

很多影迷就遇到過這樣的尷尬當他走進電影院,看到售票臺的熒幕上密密麻麻地排滿了電影,而他想看的影片卻只有寥寥幾場——不是上午1o點,就是晚上11點,有些影院甚至一場沒有。

這樣的狀況在4、5月尤其明顯。

陳飛之前就知道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好萊塢大片《7》、《復聯2》前後夾擊、級Ip電影《何以笙簫默》、《左耳》的左右圍攻下,夾縫中求生存的《闖入者》幾乎沒有生存空間,其上映當日排片率不足1.5%,逼得導演王-小-帥不得不公開信,稱“這是一場謀殺案”,並呼籲廣大觀眾“請你挺我!”

一時間,“到底是誰在操縱影院排片?”這個只有電影業內人才會關心的話題竟成了普通觀眾討論的焦點。

由此可見排片的重要性。

這一次陳飛要做的事情有兩個,一是和圈內人士提前打一個招呼,告訴其他人,我的電影很快就要上映了,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什麼時候,你們最好提前做好準備,要麼提前要麼推後,以免誤傷。

尤其是一些小成本電影,這個時候很容易成為炮灰,所以陳飛出於好心,出於職業道德,要先提醒一些電影人。

是的,他就是這麼自信,他就是這麼霸氣,他就是覺得自己的電影一出,其他的作品都只能淪為陪襯,甚至是成為了炮灰,白白犧牲了。

他不是自以為是,也不是自信成了自負,他之所以這麼胸有成竹,一是《戰狼》這個電影已經在上一世經過了市場的考驗,而此時,國內的市場狀況整體與上一世相似,所以這一個電影肯定也會受到影迷的追捧;

另外一個因素,這個電影他在原作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剔除了原片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在另外一些精彩之處又進行了加強,而且每一個細節他都捨得下血本,都是用最好的,無論是攝影機還是剪輯師,都用最好的,另外,在宣傳和營銷上他更是不惜一切代價。

如此種種,這個電影的票房不炸才怪呢。

所以,此刻他信心滿滿。

這一次的工作,除了與圈內人士提前打一個招呼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和各大院線的負責人通通氣,就排片率的事情達成一個合作協議,一起把蛋糕做大做強。

所謂的排片率,其實就是一部電影在影院享有的放映空間,其排片率越高,放映場次就越多。它就像影片的生命線,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票房成績。

目前,華夏的銀幕總量已經過塊。

一般情況下,影院的營業時間是上午1o點到晚上24點(午夜場等特殊場次除外),如果按平均每部影片2小時計算,扣除每場之間15-2o分鐘的間隔,一塊銀幕每天可以放映5-6場,全天的放映總量則在三十萬上下。

由於基數較大,在目前市場環境下,影片如果能佔據3o%以上的排片,就意味著它擁有每天9萬場的放映量,絕對是大片水準;相反,如果排片率在5%以下,就意味著每天的放映量不足3萬場,只能算是中小影片。

之前放映的一些電影,比如《度》,光“零點場”就過1萬場,到了白天其排片率又接近6o%,一天的放映總量過2o萬場創歷史紀錄,日直取近8億票房。相比之下,一些小成本電影,比如《殺人者》,儘管口碑上佳,但日排片不到1%,全國只有2ooo多場放映,日票房僅5o萬,幾乎被判了“死刑”。

既然如此,那是不是意味著一部影片的排片率越高越好呢?

答案是——當然不是!

比如陳飛以前看過的《哆啦a夢》。

《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上映日排片不足3o%,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強勢。

但因為第一天表現良好,口碑不錯,第二天排片立刻追加到3o%以上。

一句話,排片不是越高越好,因為如果上映之初放映場次太多,平均上座率不足,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影院經理信心下降,進而縮減第二天場次。

而如果在場次有一定保證的情況下,影片上座率頗高,造成一票難求的現象,影院經理則會增加放映場次。

一增一減,看似普通,實則有著很大差別,因為縮減放映場次就代表著影片熱度在往下走,往往剎不住腳,一瀉千里;增加場次則是芝麻開花節節高,而且一票難求往往會給人造成一種“這個片子牛到不行”的錯覺,大家容易一窩蜂地往上哄搶,《北-京遇上西雅圖》和《狼圖騰》等片就是代表。

如果排片率和上座率兩個指標都高,是不是就能判定影片票房大賣呢?

答案依舊是不能!

不過“雙高”的影片至少可以為票房創造更多機會。

實際上,排片率和上座率都是一個較虛的概念,它的高低是相對的。

假設給一部影片排的全是上午1o點以前或者晚上22點以後的場次,它排得再多也不見得有用。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