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六章 渦扇20發動機

運十五戰略運輸機詳細設計評審得以順利透過,領導們都很高興,這次來到西安航廠,便是瞭解為運十五戰略運輸機配套的動力系統,渦扇2o動機研製進展。

這臺動機總體設計方案也是李曙光提出來的,採用了諸多先進的技術,現在這臺動機已經到了批原型機總裝接近尾聲的時候了。

李曙光和領導們來到西安航廠的時候,廠長李春濤就十分激動地道“各位領導,這次你們來得剛剛好,我們的批五臺渦扇二零動機,現在已經完成了總裝工作,準備正式下線,並且準備開始試車了,時間不等人吶,我們抓得很緊!”

聽到這個好訊息,領導們都樂壞了,想不到西安航廠這麼給力,五臺原型機都要下線了,這可是雙喜臨門吶畢竟現在運十五戰略運輸機剛剛透過評審,現在動機這個最關鍵的子系統又迎來了重要的節點,領導們怎麼能不高興?

接下來在廠領導的帶領下,大家來到了總裝車間內,便看到了五臺漂亮的渦扇二零動機,它們已經完成了總裝,並且還噴上了灰色的漆面。

渦扇二零動機,最大的特點就是它非常的粗,風扇直徑很大,要不然它怎麼能叫做大涵道比渦扇動機呢。

這涵道比越大,就越省油推力也越大,只不過對風扇的設計和製造工藝要求非常高。

領導們這一看就明白了,當年的運十客機九一五動機,比起渦扇二零動機來說,簡直就是小毛孩啊,這個尺寸大得多了。

而且在工藝方面,可以看到風扇葉片採用了非常複雜的設計,這裡面也應用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榫卯結構。

世界上第一臺大推力大涵道比渦扇動機,是c5銀河的動力TF39動機,這臺動機當時有最大的風扇,它的直徑達到二點五米。

它的涵道比達到八,所以實現了當時的最大推力和燃油效率,這也使得後來的民用客機,都開始使用大涵道比渦扇動機,因為這種大涵道比渦扇動機,比當時的TF33這樣的中小涵道比動機省油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現在李曙光設計的這臺渦扇二零動機,它的涵道比就更大了,達到十這個級別,所以它的燃油效率會比當年的TF39還要高,在諸多技術方面更為先進。

領導們怎麼能不高興?這麼好的動機,馬上就要下線,然後開始試車了。

這是令人激動的事情,李曙光道“當年ge公司的TF39動機,是在B52戰略轟炸機上面完成的試飛,我們的渦扇二零動機,可以選擇在咱們的運十客機上進行試飛,這個完全沒有問題!”

要知道十二月,運十客機就計劃進行飛了,所以到明年把渦扇二零動機,裝到運十客機上面進行試飛,是基本上差不多的。

運十客機配套的動機,與渦扇二零動機,是同一臺核心機,而且推力接近,所以這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ge公司著名的商用動機cF6,就是在TF39的基礎上開的,是同一臺核心機,這跟現在的渦扇二零動機與渦扇十八動機相似。

今天在西安航廠,舉行了隆重的下線儀式,渦扇二零動機正式的下線了。接下來還要進行試車,當然領導們沒有時間,所以就勉勵一番後走了。

李曙光和陳總師他們都留下來了,試車非常的關鍵,如果有李曙光坐鎮,那基本上不用擔心,大家都不捨得李曙光走。

這臺動機要不是靠李曙光提供的先進而且完善的設計方案,那是根本不用想的,整個中國航空工業誰有這個能力?

這其中涉及到的技術太多太複雜了,為此航廠領導們也沒有少給李曙光打電話,傳真,遠端解決問題。

推力過十七噸的渦扇二零動機,明天就要試車了,李曙光和陳總師都非常的興奮。

他們來到試車間,看著工人們在將渦扇二零動機裝到試車臺上,這個試車臺也是特別製造的,為了滿足大推力渦扇動機的試車,各項工作都做得很到位。

當然接下來還要改裝一架試飛平臺,用運十客機來改裝,完全沒有問題,而且用老運十,這樣可以利用它的殘餘價值。

渦扇二零動機總設計師和總工程師都來了,他們對這次試車也很有信心。

李曙光問道“吳總師,咱們的渦扇二零動機,主要的零部件試驗都沒有什麼問題吧?”

吳總師連忙道“李總,放心吧,如果有問題我們是絕對不敢進行試車的,這臺動機是您的心血,我們可不能把它糟踐了。”

李曙光笑道“你們才是真正的功臣吶,我雖然說是費了一些心思但比起你們為這臺動機付出的辛勤汗水來說,不值一提!”

大家都對李曙光的謙虛態度,非常的讚賞,畢竟年輕人到了這個位置,能夠不狂非常了不得了。

陳總師笑道“咱們的運十五戰略運輸機,可是等著渦扇二零動機的,不然我們現在就是造出來了,也沒辦法試飛。一切都要靠你們了!”

吳總師笑道“老陳啊,我們保證,不會再有飛機等動機的事情了!”

以前動力是航空工業的瓶頸,但是現在李曙光已經帶領大家實現突破了,渦扇二零動機,比米國的TF39動機更為先進,當然推力要略小一點,畢竟它是為二百七十噸的運十五戰略運輸機配套的動力,而TF39是給三百八十噸的c5銀河運輸機配套的動力。

李曙光設計的渦扇二零動機,採用了高壓比的核心機,風扇葉片採用先進的金屬複合材料,動機和短艙是一體化的設計,整個動機推重比很高,光是看外形就知道這臺動機很先進了。

大家一邊看工人們裝動機,一邊討論著接下來的試車工作,要知道國外研製這樣的動機,至少要造四十臺樣機來進行試驗的,而對於中國來說顯然就太浪費錢了,有李曙光的技術支援,動機也不會有多少問題,所以計劃就用十五臺夠了。

喜歡航空大業請大家收藏航空大業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