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3章 騎腳踏車潮流

要說這朱元璋,那真是要面子啊。

整個一下午的時間都在辛苦的學習腳踏車,他不服輸啊,這趙青竹一個女子,都學會了。

他堂堂皇帝,若是學不會,傳出去豈不是丟人?

所以他必須得學會,強迫自己學也得學會。

可惜年齡大了,終究是年齡大了。

學了一下午,也始終不能夠掌握騎腳踏車的精髓。

眼看天黑了,那朱元璋也實在不能再繼續練下去了,他這騎了一下午的車,走路都感覺有些搖搖晃晃的了。

別到時候車沒學會,走路還走不穩了,就嚴重了,於是便只能準備第二天再繼續學習。

晚上,皇宮內,朱允熥和趙青竹,陪朱元璋一起吃飯。

飯桌上朱元璋說

“腳踏車是個好東西啊,雖然咱還沒有學會,但早晚會學會的。這個東西可以大力推廣,以後運用起來絕對是對交通的一大改善。

現在的人們出門,無非就是騎馬,坐轎子或者坐馬車。這一匹馬價格不菲,得幾兩銀子才行。

可是這腳踏車,聽你這麼一說,製作成本倒也不高。遠遠比一匹馬要便宜的多,還不用給他喂草,也不用擔心生病。

而馬車和轎子就不用說了,馬車要馬不說,還要多加一輛車,成本更大。至於轎子,轎子雖然不貴,可是抬轎子的人,工錢也是一筆很大的支出吧。

之前太孫,你不是針對官員的問題做了改革嗎?給一些官員需要轎子的官員,安排了一些轎伕。

咱覺得這個腳踏車,若是好好的推廣,給這些官員們,一人配一個腳踏車,就完全可以把轎子和轎伕這筆開銷省掉嘛,這可為朝廷省一大筆錢呀。”

聽到這話朱允熥頓時眼睛一亮,是啊,有道理呀,這不就和後世一樣,給官員們配車是一個道理嗎?

這轎伕不說多的,一名轎伕,一個月起碼一兩銀子得要吧?

那標配四個轎伕,一個官員一個月出行,就得支出四輛銀子。

可一個腳踏車,完全可以賣不到一兩銀子的價格。

腳踏車還能長期使用,不說多的,一年得用吧?

這一年才一兩銀子,成本大為減低呀。

以前一個官員用於轎伕的錢,一年就得四十幾兩,現在只要一兩銀子不到,而天下那麼多官員,得省去多少錢?

想到這裡,朱允熥對朱元璋說

“皇爺爺說的有道理,只不過這用於官員的車,我得好好改良一下,畢竟有些官員年齡大了,未必能夠騎這種兩個輪子的,我給他改成三輪車。

若是不想自己騎的話,便坐在裡面,讓一名原來的轎伕給他騎,不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既能夠解決出行,又能夠解決官員不用自己騎車的問題,實在是一舉兩得呀。”

其實朱允熥所說的那種,用於官員騎的三輪車,不就是那種後世大街上加一個棚,把座椅弄得舒適一些的觀光三輪車嗎?

這玩意兒製作出來的話,就可以滿足一些年齡大一點人的需求。

而且平衡還好,舒適感也絕不會差。

想到這裡,朱允熥又對朱元璋說

“那這件事情就定一下,明天我就去做一款改良出來,弄一個三輪的腳踏車,用於官員們出行使用。”

朱元璋立馬也哈哈大笑起來,覺得在這些新奇的事情上面,和朱允熥進行探討,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畢竟老是談國家大事,和一些政治上的問題,其實都是些老生常談的事情,太膩了。

可是朱允熥卻能夠時常搞一些新鮮玩意兒出來,總是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為生活中增加一些新鮮的東西,甚至為天下增加一些新鮮的東西。

……

如此這般,一夜過後,第二天,朱允熥便劃出了三輪車的圖形,讓工部立馬去進行製作。

工部不敢怠慢,於是花費大量的工人,按照朱允熥所畫的圖紙,先製作出來的一個樣品。

朱允熥看過之後,簡單的進行改良,一些細節的問題交代清楚之後,又開始按照朱允熥的意思,將改良款的三輪車,製作出來。

改良款的三輪車,基本上就已經滿足了朱允熥的要求,於是朱允熥下令先量產出一百兩,另外朱允熥之前所製作的二輪腳踏車,也要量產出一百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