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章 五萬兩銀

第134章 五萬兩銀

小百戶站在靶子面前,瞄準之後,就只想到了自家將爺,他就當自己回到了打靶現場,將爺教的那《打靶歸來》似乎在耳邊迴盪,頃刻就收斂心神,砰一槍下去,正中靶心。

“好!”皇帝今日的興致是真的高,道一聲便拍了一下大腿,忠順王擔心他把自己給拍腫了。

但這弗朗機槍是真好用,一連九顆子彈,幾個呼吸的時間下去,就沒了。

小百戶鬆了一口氣,九槍正中紅心,今天是常揮了,皇上看到了應當不會生氣,自家將爺也不會被自己連累了。

他一欣喜,扭頭要轉朝皇帝,皇帝騰地站起身來,卻見他將槍往地上一放,跪了下來,“皇上,小的已經打完了。”

皇帝鬆了一口氣,倒也沒有怪這小百戶太虎,原本一個若非祖墳燒了高香,一輩子都沒資格面聖的小人物,皇帝還不至於跟他計較。

“賞!”皇帝說完,宋洪便指揮人將他到了一邊先等著。

那把銃到了皇帝的手裡,裡頭已經沒有子彈了,倒也不怕走火,他拿著翻弄了一遍,也沒有看出個所以然來,遞給忠順王。

“皇兄,臣弟看賈琮在信中請求設立神兵營,專門研製這玩意兒,說是改進之後,一定會比佛朗機的好,還要搞什麼火炮之類的。”

“朕今日看了這火銃,確實要比弓弩好用多了。弓弩能夠連,但準頭肯定不能比,若是單,搭箭射擊肯定沒有這火銃的迅猛。賈琮有句話說到了朕的心坎兒上,‘他人有之,無論良莠,吾不能缺’。”

忠順王越不懂賈琮這個人了,說他聰明,他做事似乎不計後果,不謀己身,這等人一時間肯定是很討帝王的歡心,一把寒光閃閃的利刃啊,誰不喜歡。

可若是說他不聰明吧,很多事他又看得非常通透。

難道說,賈琮實際上有一個忠君愛國,為國為民的赤子之心?

這樣的人,何等純粹,又何等稀有。

寧國府門前,一共三騎,在門口下馬。

和從前列坐在三間獸頭大門門口的十來個華冠麗服的門房不同,今日的只有兩人,穿著細棉布的衣服,左邊一個是瘸子,右邊一個是獨眼龍,看到來人,身上有自己熟悉的肅殺之氣,忙迎了上來。

“三位是哪裡來的軍爺?”

“將爺派來的!”

三人下了馬,韁繩扔給了獨眼龍,隨著瘸子進了門房。

這三人進京之後一路過來,看到寧國府門前這兩道獨特的風景,心中對將爺的崇拜之情,越高漲了。

隔壁榮國府門口雖然站了兩溜門房,個個都年輕俊俏,衣著鮮美,可有什麼用?

不過是繡花枕頭罷了。

倒是襯得好好一座國公府,跟花樓一樣了,少了肅穆之氣。

自己將來上了戰場也不用怕了,死了倒是好說,跟著將爺混,一條人命值二百五十兩銀子,自己活著一輩子不吃不喝也掙不起這個錢,怕的就是瘸了殘了。

“二位在將爺的府上看門,一個月多少銀子?”

其中一人一問出,這瘸腿的門房便知道他心裡怎麼想的,這是為自己找條後路呢,頗有些傲氣,“咱們和賈家的下人不同,在家是門房,出門還是爺的親兵,一個月三兩銀子,他們那些……”

這瘸腿的朝急步走在廊簷上的小廝扯了扯嘴,“稍微好些的管事一個月一兩半錢,少的一個月一兩銀子,八百文錢的都有。”

“咱們不同,二爺說了,咱們一起上過戰場,一起吃過苦,若寧國府破產了,咱們這些人是願意跟著二爺去要飯的,他們那些,也不是說一個忠僕都沒有,多數肯定是不可能跟著吃這種苦的,二爺待咱們不薄。”

有了後路,還怕什麼?

這軍爺將一封信遞給了這瘸子,“這是將爺讓人送回來的信,問家裡好不好,還有,這裡頭有一萬兩銀票,讓給二奶奶家用。”

給二奶奶家用,說白了不就是給家裡的開支嗎?

這瘸爺忙接了過來,“我去找賈隊,你跟我一塊兒去好交接。”

黛玉接到了賈琮的信,這信只比送進宮裡的密摺晚了一天時間,信中將江南那邊的資訊提前告知了她一聲,信中囑咐,甄家出了事,隔壁老太太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讓她這些日子將門關好,不必與外邊往來,橫豎家裡沒有長輩,也不必在意與京中的往來。

賈琮以後走的路,必然是與眾不同的。

這一條崎嶇的路上,只有賈琮一個跋涉者,會孤單,會寂寞,會荊棘重生,也會格外刺激,若能到達終點,上天的賞賜也必定是非常豐厚。

甄家與賈家的關係,黛玉早就從賈琮的口中得知了,她知道這兩家是多年的老親,但不知道的是,賈家還有五萬兩銀子是放在甄家的。

賈琮與她說這些的時候,也並沒有想起書中寫過的這些細節。

甄家被抄家的訊息傳到榮國府的時候,離元春省親蓋園子動用那五萬兩銀子來採買花燭彩燈什麼的,還早了兩三年呢。

榮國府裡上下也沒有個算計的人,四五十萬兩銀子出去之後,大傷了元氣,也並沒有說吃穿用度上省著點,反而又買了不少下人,為了培養自己的勢力,賈母和王夫人之間撕得天昏地暗,彼此誰也不肯讓誰。

賈母到底用個“孝”字將王夫人壓了一頭,實情也確實是,如果沒有賈母的扶持,長房那邊就能將二房給攆出府去。

如今賈赦是廢了,保住了一條命,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走兩步路左右都要人扶著,可他到底一張嘴還能說,爵位又在他身上,開口讓二房滾的話,不用假他人之嘴。

邢夫人一張臉是不能看了,不妨礙她依舊把持著東院這邊的中饋。

三年時間過去,這對夫妻也總算是從當初的致命打擊中恢復了些元氣。

賈母一時高興起來,便囑咐了熙鳳,今年的中秋節好好辦,熱熱鬧鬧地辦,“讓人去東府那邊把你珍大嫂子和林妹妹也請了過來,咱們兩邊的人合一塊兒,好好過個節兒。”

熙鳳心中雖咯噔了一下,說起來要辦節日,是要花銀子的,眼看今年的莊子上並沒有送什麼來,如今都是坐吃山空的景了,但老太太既然說了要辦,她哪能潑冷水,只想著一會兒如何去騰挪點銀子出來,先把這一樁事兒辦了再說。

“老太太說得是,就算老太太不說,我也是打算親自去請了珍大嫂子和林妹妹過來,都是一家子骨肉,沒得道理老太太還在,咱們各過各的,不親熱。”

賈母道,“你們也不要怪我到了現在還想著東府那邊,一是一筆寫不出兩個賈字來,兩邊府上都是一個老祖宗出來的,到現在並沒有出五服,都是骨肉;二一個,賈琮身上那爵位又往上提了一階,靠的是他自己的本事,身上又領了錦衣衛的差事,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