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章 自旋違背相對論

第113章 61自旋違背相對論

“如果認為電子具有自旋,那麼,我想,就能很輕鬆地解釋光譜的精細結構,以及反常塞曼效應。”

塞曼效應,是指原子光譜在磁場中一分為三的一種現象,是1896年由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彼得·塞曼在實驗中偶然現的。

塞曼把這個現象報告給了自己的老師洛倫茲,後者用理論很好地對這個現象做出瞭解釋。

於是兩人在19o2年,共同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是在塞曼現這個以他名字命名的效應的一年之後,又有實驗物理學家們現,有時候,譜線並不會一分為三而是變為多條,譜線之間的間隔也不盡相同。

所以後來人們把譜線一分為三的現象叫做正常塞曼效應,而其他情況則被稱為反常塞曼效應。

此時正坐在臺下c位,被盧瑟福和居里夫人夾在中間的洛倫茲,對陳慕武在話語中提到的反常塞曼效應很感興趣。

因為他當年的理論只能解釋正常的那一半,而對另一半反常效應卻無能為力。

這一現象的理論解釋,則是已經足足困擾了當今物理學家們二十多年。

因此洛倫茲雖然已經退休,但他的注意力還是被陳慕武所吸引,思維也是跟著他的演講仔細思考起來。

甚至聽到興起時,他還舉手提問道“陳,你說電子的自轉,哦不,自旋,所以才能因此產生磁矩,對嗎?”

“是這樣的,洛倫茲教授,這也就是為什麼,一條光譜會在磁場中分裂為多條。”

“那麼這個自旋的具體數值是多少,是二分之一嗎?”

“沒錯,我想電子的自旋角動量,正應該是正負二分之一約化普朗克常數,前面的正負關係,滿足右手定則。”

洛倫茲之所以知道這個數值是二分之一,因為早在1921年,來自德國圖賓根大學的阿爾弗雷德·朗德教授在研究反常塞曼效應時,認為描述電子狀態的磁量子數m不應該取整數,而應該在整數後面加上一個二分之一。

但這個二分之一究竟是什麼,就沒人能說得清了。

現在陳慕武一提到電子還有自旋,那麼自旋同樣能產生磁矩,洛倫茲自然就聯想到了那個讓人糾結的二分之一。

臺下的洛倫茲稍微沉吟了一會兒,他開始在心中進行起了一個定性半定量的計算,偶爾還拿起筆來,在紙上寫寫畫畫。

半晌之後,洛倫茲才開口說道“陳,我想你這次可能在這個問題上,犯了一個大的錯誤。”

“請教授您指教。”

聽到自己提出來的自旋被洛倫茲給否定,陳慕武不但不驚訝,反而仍是信心十足。

他甚至都知道,洛倫茲接下去要說些什麼。

“你說電子的自旋角動量是普朗克常量,那麼也就是1o?3?數量級,自旋角動量又是電子質量、度和半徑的乘積,電子質量是1o?3?數量級,而電子的半徑是1o?1?數量級。

“這樣算下來,這個電子‘赤道’,既然伱說電子像是地球那樣自轉,那我就姑且認為它同樣有赤道,這個赤道上的線度,就應該是1o??3???3???1??=1o12數量級,這個度已經是比1o?數量級的光大了幾百倍。

“但是,按照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理論,世界上沒有度可以過光,所以按照你給出的資料,我們得到了一個錯誤的答案。

“這也就說明,事情的真相只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電子並沒有自旋,二是即使有自旋,他的數值也不會是你給出來的這個,而是應該比它小上很多才對。”

“但我個人還是傾向於第一種,也就是說電子並不存在自旋這回事。”

洛倫茲一番話說完,場下的觀眾都跟著點了點頭,表現出一副大佬兒說的話很有道理的意思。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陳慕武震驚物理學界了這麼久,也總該有一次犯錯誤的時候了吧?

只有盧瑟福稍微皺了皺眉頭。

因為一年多的時間相處下來,特別是最近,陳慕武還親自設計實驗,證明了那個他原本以為是異想天開的電子波動理論。

這讓盧瑟福在心中已經有些預設,不管陳慕武提出什麼理論,基本上都是準確無誤的,他就是有這樣天才般的敏銳的物理學直覺。

而且,剛剛陳慕武在引出電子具有自旋這一屬性的時候,還列舉出了自己過去提出來的原子太陽系模型。

聽到這段話時,盧瑟福還有些洋洋自得,看來自己這個已經玻爾改進的模型,也並不是一無是處。

但洛倫茲的一番話,就否定了陳慕武的自旋假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老盧臉上也有些掛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