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6章 從柏林到哥廷根

在原來的那個時空裡,愛因斯坦在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時光,交到的最後一個好朋友,也是一位忘年交,正是提出來不完備性定理的哥德爾。

他們兩個人能成為好朋友,其中的因素有許多個

比如都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

一個德國人一個奧地利人,生活習俗相近,說的也都是德語;

大家又都是聰明人,彼此之間交流起來,智商上沒有過大的差距;

等等。

但誰也說不清,愛因斯坦為什麼會那麼喜歡哥德爾,甚至在1951年的第一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的時候,他就選擇把這個用自己名字命名的獎項,頒給了哥德爾這個好朋友。

除了上面說到的幾點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

比如說,哥德爾提出並證明了不完備性定理,狠狠地抽了自己死對頭,那個不討喜的老光頭希爾伯特一巴掌。

反正現在這個時空裡,愛因斯坦看到報紙上登出了陳慕武提出不完備性定理,讓希爾伯特最近幾年的努力全部落了空這件事,他是非常之高興的。

愛因斯坦甚至還專門去找了《柏林日報》的記者,表他對陳慕武不完備性定理的看法。

當是時,《柏林日報》的記者也正在為這件事情愁,因為他不知道應該去採訪誰。

希爾伯特是德國德高望重的數學家,而且年齡已經很大,又是事件的當事人之一。

他被一個小輩提出之前的觀點都是錯誤的,可能正在氣頭上,也可能著急上火。

第一種情況下,去採訪希爾伯特很可能會被罵一頓。

但第二種情況下,去採訪他就相當於在傷口上撒鹽,老爺子那麼大年紀,萬一急火攻心,背過氣去,那自己就是罪魁禍。

而不採訪希爾伯特,記者又找了幾位柏林的其他數學家。

可是他們都對這件事情閉口不談。

希爾伯特現在已經是德國數學界的宗師級人物,其他的數學家不是他的徒子、徒侄就是他的徒孫。

正式刊載陳慕武論文全文的《皇家科學會報》還沒有行,誰也不知道這篇論文全貌到底長什麼樣,裡面的內容有沒有錯誤。

只憑借報紙上的一則轉載自英國媒體的新聞,即使有羅素背書,誰也不敢評價這件事的對與錯。

而且不管對錯,貿然接受報紙記者的採訪,對這件事情表自己看法的話,不就相當於對自己的師父、師叔或師爺評頭論足,肯定會得罪到希爾伯特他老人家。

正在這個時候,愛因斯坦送上了門,算是幫記者解了一個燃眉之急。

愛因斯坦雖然不算是數學家,但是他在德國乃至全世界的科學地位都極高,名氣也是數一數二。

讓他來表看法完全沒有問題,這樣一來報紙的銷量也會比採訪那幾個在大眾眼中沒什麼名氣的數學家要高的多。

於是記者很熱情地接待了愛因斯坦,並就陳慕武指出希爾伯特錯誤這件事,徵求他的看法。

愛因斯坦對陳慕武的評價彷彿一下子就回到了1924年秋天之前,後者還沒提出來那個該死的機率波,還是前者在相對論和光子說領域的堅定支持者。

他的一通誇獎和稱讚,讓坐在對面的記者忍不住懷疑,陳慕武究竟給愛因斯坦匯款了多少馬克的好處費,才能讓他這樣吹捧。

“雖然刊登有陳博士論文全文的《皇家科學會報》還沒有行,我們還無從得知,他是如何證明了不完備性定理,但我相信這一次,勝利者一定會是陳博士。

“當初在中囯第一次見到陳博士,只和他進行了短短一次交流,我就知道此子日後必成大器。

“你看,事情的展果然不出我所料,陳博士到了劍橋大學才一年時間,就已經拿到了他的博士學位;沒用兩年,就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且他涉足的科學領域,早就不止一個方面,最早是物理學,然後是天文學,化學,現在又到了數學。

“上一個在科學研究上能做到如此全面的,我想到了法國的龐加萊,和英國的瑞利勳爵三世。

“可是這兩個人,他們和陳博士比起來,也各自有各自的不足。

“瑞利勳爵從未研究過天文學,而龐加萊卻和我一樣,動手做實驗的能力非常差,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純粹理論家。

“可無論瑞利勳爵、龐加萊教授還是陳博士,他們三個人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在德國之外接受的教育。

“為什麼同樣是歐洲國家,英國和法國的教育能夠培養出像他們那種多方面多學科的複合型人才,而我們德國卻不行呢?

“因為德國人內鬥的十分嚴重,哥廷根看不起柏林、漢堡,所謂的‘德意志’科學家們看不起他們的猶太人同事,數學家們看不起其他學科……

“長此以往,德國在教育方面和英法之間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永遠也培養不出來像陳博士這樣的人才。這是很值得德國教育工作者們反思的一件事情。

“我現在甚至多少還感到有些慶幸,幸虧當初普朗克教授沒有邀請陳博士到柏林洪堡大學留學,而是放他去了英國的劍橋大學。

“如果陳博士真的來到了德國,那我想可能人類科學史上就會永遠失去一位多學科的全才,而多一位古板的物理學家。”

“說了這麼多,還是讓我再說回陳博士這次在數學上取得的新現。

“我之所以在還沒看到論文的情況下,就認為陳博士是正確的,是因為此前他在其他學科上的研究,偶爾會像現在這樣讓人難以接受,但基本上全部都是正確的。

“並且這次還有英國的數理邏輯大家羅素為他站臺,希爾伯特教授信心十足地提出來的那個計劃,恐怕已經是凶多吉少了。

“在這裡我想借貴報喊話,勸說一下希爾伯特教授,希望他不要因為自己的錯誤被一個年輕後生指出,就為此感到不快。

“他在數學上取得的功績已經非常偉大了,一個小小的失誤,難掩他在其他方面的光輝。

“早在希爾伯特教授之前,陳博士就透過天文觀測的資料,指出來我在引力場方程中的一個錯誤,不應該為了維持一個靜態的宇宙,就在方程裡盲目新增了一項宇宙學常數。

“後來經過驗算之後,我現陳博士提出來的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所以也已經向物理學界承認了我們這個錯誤。

“人人都會犯錯誤,犯錯誤又不是什麼大事,只要改正就好。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