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1章 劍橋車神狄拉克

反正粒子加器也已經陷入了瓶頸,陳慕武就又把自己的辦公地點搬回了卡文迪許實驗室。

比起三一學院來,這裡還是要更方便一些。

無論是聖彼得學院的狄拉克,還是國王學院的拉姆塞,都能自由出入實驗室,而且還不用遵守那些過時刻板的規矩。

因為陳慕武本身就是一個半吊子,所以拉姆塞那邊,他雖然很想幫忙,只是自身的能力有限。

不過自從提出那個握手問題後,到今天已經兩年多的時間,這就讓拉姆塞對這個定理的思考持續了很長的時間,基本上大腦內已經有了一個成型的論文框架。

見從陳慕武這裡得不到什麼更多的靈感,他也就只能按照既定方針走下去了。

倒是狄拉克和陳慕武之間很合拍,因為他的老本行就是幹這個的。

可陳慕武的論文計劃,卻落了空。

因為提出來了一個不完備性定理,震驚了整個數學界,陳慕武又從四面八方收到了各種人寄來的賀信。

到了劍橋大學這幾年,陳慕武每表一個實驗或者理論上的成果,就總會有人寫信祝賀他。

如果這個成果被報紙所報道的話,那麼信的數量就會很多,寫信人的身份也不侷限於科學界。

但是如果沒被報道,僅僅是刊在了對應學科的專業刊物上,那麼信的數量自然會變少,相應地,裡面討論的內容就會更有意義一些。

在這其中,頻繁給陳慕武來信的一個人,是玻爾。

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倆的學術觀點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致的,除了很早以前那次,玻爾旗幟鮮明地否定光是一種粒子,甚至犧牲了能量守恆,搞出來了bks理論,然後慘遭打臉。

另一方面,是因為作為理論物理研究所的主任,玻爾一直以來都想把自己這個好師弟從老師手下,給挖到哥本哈根來。

所以每次得知陳慕武又搞出來些什麼新鮮玩意兒,玻爾總會在第一時間給他的師弟寫信,還親自陪著去了一趟斯德哥爾摩領諾貝爾獎,主打的就是一手陪伴。

所以不完備性定理也不例外,玻爾照例是一段彩虹屁,然後在結尾當然也少不了那句“哥本哈根就需要你這樣的理論人才,只要你開金口,待遇什麼的全給你安排好”。

不過這次在拋來橄欖枝之後,玻爾又在信里加了另外一段,問陳慕武,他之前說的要再寫一篇有關量子力學的論文,具體內容是什麼,是否已經表云云。

論文,陳慕武是要就想寫了,現在又有玻爾的提醒,所以他就和狄拉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想要在希爾伯特空間來證明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之間在數學上嚴格等價,需要得到他這個數學系高材生的幫助。

面對陳慕武的邀請,狄拉克給了他一個既好又壞的答案。

好訊息是,數學系出身的福勒同樣認為這個問題很值得研究,所以把它交給了狄拉克,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他已經有了一個很完善的思路。

壞訊息是,書狄拉克不僅有了一個很完善的思路,而且他甚至已經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寄。

陳慕武之前一直都覺得自己這個點子特別棒,寫一篇論文綽綽有餘,而且還能給物理學家們帶來一點小小的數學震撼。

但誰承想,他已經寫完了啊!

“保羅,你已經把論文給投遞出去了嗎?”

“論文?我並沒有寫成論文,而是想把這個計算推導過程,寫進馬上就要編寫的這本《量子力學》講義裡。”

狄拉克耿直的回答,讓陳慕武哭笑不得。

把一個基本上算是純數學證明的東西,寫進一本物理教科書當中,那麼這個證明過程,或者說這本書是給誰看的?

給少數的一些對量子力學感興趣的數學系學生看,那當然沒問題,但那就有些掛羊頭賣狗肉了。

如果確實是一本物理教科書的話,把這個證明過程寫進去,絕大部分物理系學生,都會看不懂吧?

“保羅,不然你還是別把這部分內容寫進書裡,而是寫成論文表吧。不然等到時候,照著你這本書上課的學校學到這一章,無論是講課的老師,還是聽課的學生,對他們來說,都會是一種煎熬。”

狄拉克主打的就是一個聽勸,他一開始只把這個證明當做了導師福勒給自己佈置的一個思考題,即使自己已經解出來了,卻沒什麼必要給寫成論文。

但既然陳慕武這麼說,那寫出來也無所謂。

來晚了的陳慕武,痛失一篇論文的署名權,他答應玻爾的事情,只能另想辦法。

雖然和後世相比,現如今的娛樂形式十分匱乏,但劍橋的學生們總能找到新的樂子。

喝酒、跳舞、參加體育運動,還有看電影,這些傳統的娛樂活動,一直以來都經久不衰。

前幾年在劍橋大學突然爆火的打麻將,到現在依然是欣欣向榮。

然而最近,這些精力過剩的大學生們又開出了一種新的運動,那就是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