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章 鮑勃的旅行日記

煙囪中冒出了滾滾的濃煙,站臺上響起來車的鈴聲,拉響汽笛的火車慢慢啟動,朝著國境線另外一側緩緩駛去。

奧本海默在一邊碼放著兩個人的行李,陳慕武坐在包廂中的鋪位上,望著窗外正在不斷倒退的車站。

在去國的時刻,他繼續回憶著這次歸國時的見聞。

從賄選上臺的曹大總統,因為第二次直奉戰爭而倒臺以後,北洋政府名義上的國家元,大總統,這一職位就一直空缺。

後期基本上都是在由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權,要麼就是成立臨時政府,由曾經召開了善後會議的段臨時執政在位,慘淡經營了不到兩年的時間。

然而,因為今天春天的那一場“三·一八”慘案,段臨時執政也下了臺。

於是國家又開始進入到了群龍無的狀態當中,從四月到現在,光是內閣都已經換了三次,此時正由海軍總長杜錫珪代理國務總理,並攝行大總統職權。

雖然名義上的國家元很混亂,但這並不代表整個北洋政府群龍無。

曹大總統當權的時候,北洋政府的真正話事人,是他所屬的直系背後的吳玉帥。

等打完第二次直奉戰爭,直系基本就算退出了北洋的舞臺,整個北方政府背後的話事人,就變成了張公子的父親,張大帥。

明面上你方唱罷我登場,走馬燈一樣更換的總理和臨時執政,只不過是傀儡而已。

真正還是要靠這位手握軍權的張大帥,在幕後一手遮天。

可能是為了避嫌的原因,他一直也不去都邶京,而是在關內的天侓還有關外的奉天兩地之間奔波往返,遙控著北方的局勢。

在國境線上作為歡迎貴客到訪特使的張公子,跟著瑞典王儲的專列,一直從滿洲俚到了奉天——如今的張大帥剛好就在這裡。

因為外交禮節,瑞典王儲肯定要在奉天接受邀請。

不過陳慕武又不用,他估計公事繁忙的張大帥,也不怎麼願意見自己。

張大帥和瑞典王儲見面,一是外交慣例,二是他也想看看能不能從這個西方列強手裡面,採購到什麼先進的武器,來對付南方的那幫人。

雖然瑞典在歐洲也只能算是一箇中規中矩的國家,但是在仩海和廈門兩地的公共租界裡有股份,那就能算得上是一個列強。

在張大帥那邊不受待見,但是在張公子這邊,他還是執意邀請,希望陳慕武在奉天多留幾日,順便參觀一下他引以為傲的東北大學,看看自己捐資修建的兩棟漢卿樓。

歸心似箭的陳慕武,拒絕了這個邀請。

在奉天當地吃了一頓地道的東北菜,休整了一晚上以後,陳慕武和瑞典王儲暫時告辭,帶著奧本海默脫離了大部隊,從奉天站再次登車南下。

他原本計劃的回鄉之路,是先沿著京奉線到天侓,然後再從這裡換成津浦線,一直南下回家。

至於說多走幾步冤枉路,從天侓先到邶京轉一圈,沒在陳慕武的考慮範圍之內。

“三·一八”慘案不但讓段臨時執政下了臺,也在邶京學界造成了一場大的動盪。

陳慕武的一位故人,因為寫了一篇登上過中學課本的《紀念劉和珍君》,和同題材的《死地》來抨擊段臨時執政的臨時政府,遭到了當局的通緝追捕。

他有家不能回,只能在本人開辦的山本醫院裡暫時躲避,又在夏天接到了林語堂的邀請。

所以現在魯迅已經輾轉離開了邶京,去往南國海濱的廈門大學執教。

想起魯迅先生,陳慕武又想起來另外一件事。

應該就是在明年,魯迅會拒絕這次力邀瑞典王儲訪華的文物販子斯文·赫定的好意,不答應自己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一事。

他在給中間人臺靜農的覆信裡,給出來的拒絕理由是“諾貝爾獎金,梁啟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倘因為黃色臉皮人,就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

但現在情況和之前相比又生了變化,這一次完全可以不透過斯文·赫定,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陳慕武,自己就可以提名魯迅參評諾貝爾獎。

而且有了陳慕武這麼一個憑藉自己的本事“貨真價實”地獲得了諾貝爾獎的人在前面,說不定魯迅也可能會改變心意,同意他的提名邀請。

陳慕武決定等回到仩海,把一切都安頓好以後,再給遠在廈門的魯迅先生寫信,表明自己的這個想法。

他在邶京就只有魯迅先生這麼一位想要見上一面的故人,既然斯人早就離開,陳慕武覺得自己再去繞個道也就沒什麼意義。

即使到了邶京,陳慕武又能見誰呢?

難不成要見他的“好朋友”胡博士嗎?

不過如果提名胡博士去參評諾貝爾文學獎,想必他一定不會拒絕。

……

離開滿洲俚站不久之後,火車已經跨過國境,駛入了蘇連的赤塔州境內,車窗外的景象也漸漸變得荒涼。

奧本海默安頓並清點好兩個人所攜帶的行李,又從中拿出剛剛在車站買的杏子,到車廂盡頭的水池裡清洗乾淨,這才重新返回包廂,在陳慕武對面的那張鋪位上坐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