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章 陳慕武幫幫場子

不光是朱兆莘,房間裡的四個人,有三個都被陳慕武最後提出來的那個要求給嚇了一跳。

要求從淨利潤中分成百分之二十,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

19o1年,英國工程師威廉·諾克斯·達西獲得了波斯國王的特許權,授予他現、開採和出口石油的專利權,這些權利是用石油開採後的年淨利潤百分之十六,和兩萬英鎊的現金還有石油公司價值兩萬英鎊的股票,從當時的波斯國王手裡面換回來的。

達西就是盎格魯-波斯石油公司的創辦者,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公司被海軍大臣丘吉爾主導的英國政府收購成為國有企業,又逐漸演變成為了英國石油公司bp。

連那塊油田所屬土地的擁有者波斯國王,都只敢跟英國的石油巨頭要百分之十六的淨利潤,憑什麼他陳慕武一張嘴就是百分之二十?

波斯國王有土地,他陳慕武有什麼?

題外話,想讓富有紳士精神,完全尊重合同條款的英國人恪守他們之前簽訂的條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到了192o年,盎格魯-波斯石油公司的年產量都已經達到了將近每年一百四十萬噸,可是波斯國王在當年只收到了按照合同規定的三千兩百萬英鎊中的一千萬英鎊,連實際數值的三分之一都沒有。

就算陳慕武和義大利方面聯手開的這個石油公司,賺不到像盎格魯-波斯石油公司這麼多利潤,假如說生產規模是後者的十分之一,按照合同,陳慕武每年也能從淨利潤中拿走四百萬英鎊的鉅款。

——這相當於每年能在劍橋大學,給卡文迪許實驗室建設二十多個迴旋粒子加器,也相當於五分之二個帝國大廈的造價。

如果真能拿到這麼一筆錢,那他一天到晚不用幹別的,只需要躺著數錢都數不完。

齊亞諾把陳慕武的要求翻譯過去之後,對方的大人物連憤怒都來不及,臉上滿是一臉驚訝,各種震驚。

hoap>

他怎麼敢的!

第一個反應過來的朱兆莘,連忙給自己身邊的陳慕武打起了圓場“漢臣,你是不是一激動就說錯話了?不是二十個百分點,是十二個,對不對?”

朱兆莘甚至覺得十二個百分點都高,他一開始想說的是兩個百分點,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一下子開這個口。

或許比起物理學家來,陳慕武更應該來加入到外交系統當中,做一名外交官?

畢竟他是真敢開口和洋人們提條件,光是這一條,就已經可以過很多自己的同事們了。

墨相挑著眉毛盯著陳慕武看了許久,他這才緩緩開了口。

“陳博士,這二成的分紅,是不是稍微多了點兒?”

他這算是給了陳慕武一個臺階下,如果對方還不體面的話,相閣下不介意幫他體面。

“嗯,我也覺得多了點兒。”陳慕武居然還順著他的話點了點頭。

然後他把伸著的兩個手指頭收回去了一根,只剩下孤零零的食指仍然聚在手上面。

“不然這樣,我還有另外一個方案,如果真的能勘探出成規模的石油,並且順利打井成功開採的話,日後石油公司的利潤,我只要一個點,前提是貴方必須答應我一個要求。”

“什麼要求?”

一下子從百分之二十降到了百分之一,從每年四百萬英鎊降到了每年二十萬英鎊,陳慕武在幾分鐘的時間裡,就在利潤上做出如此大幅度的讓步,換誰來誰不心動?

夾在兩個人之間做翻譯的齊亞諾,甚至都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他沒有第一時間把陳慕武所說的話翻譯為義大利語,而是下意識地直接問起陳慕武的要求。

墨相聽不明白陳慕武所說的話,但是肢體語言基本上算是全世界通用的,他能看懂手勢從“二”變成了“一”。

對方的要求一下子就降了一半,但相閣下似乎還是不那麼滿意,想著是不是能讓陳博士再做出一些讓步。

齊亞諾緩過神來,才把陳慕武的新要求給翻譯了過來。

這讓墨相頓時沒有了再討價還價的心思,對方已經把利潤讓到最低了,再繼續壓價,還能怎麼壓?

把百分號換成千分號?他身為堂堂一國相,有點兒丟不起那個人。

“相閣下也想詢問陳博士,您的那個要求究竟是什麼?”

齊亞諾藉著別人的口吻,再次提出了自己剛剛的問題。

“從明年開始,義大利每年要無條件接納不過五百名的中囯工人,到國內的各大工廠實習、工作,每名工人要保證他們能在工廠裡工作至少五年時間,並且和義大利工人一視同仁,務必定時定額地支付足夠工資,而且要保證工人們不受歧視,他們的所有權益不受侵犯。”

聽上去,陳慕武似乎提了一個奇奇怪怪的要求。

但這件事他幾年前就曾經和別人說過一次,只是當時的物件不是義大利的相,而是瑞典的王儲。

陳慕武早就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在國外賺到再多的錢,等到將來回國以後,肯定也會被各個國家以各種理由所扣留,能帶回去的不足十之一二。

所以他現在賺的錢,只需要能供給自己和家人在國外生活得衣食無憂就好,沒必要貪心不足蛇吞象,當一個守財奴,然後還為他人做了嫁衣。

既然財富帶不回去,不如就把這些財富轉換成能帶回國內去的東西,比如說學習了先進知識的學生,還有積累了豐富工作經驗的熟練工人。

能把這兩樣東西源源不斷地輸送回國內的話,可比他一個人單槍匹馬地回國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如果說瑞典算是三等列強的話,那義大利最起碼也能算上二等,國內的工業化水平肯定要比瑞典那邊更豐富、更先進。

齊亞諾把陳慕武的回答再次翻譯之後,墨相有些不能理解對面這個年青人的腦回路。

放著每年幾百萬英鎊的利潤不要,換成是送五百個工人來實習,這筆買賣怎麼看怎麼不划算。

義大利工人每個月的平均工資,大概在八百里拉左右。

這麼換算下來,一個工人一年的工資是九千六百里拉,而在去年的8月28日,墨相自己為了抑制義大利國內的通貨膨脹,宣佈里拉和英鎊之間的匯率實行“quotanovanta(定額九十)”,即把匯率穩定在九十左右,在1927年,這一數值為1英鎊等於92.46里拉。

那麼相當於一個工人一年的工資在一百英鎊左右,五百個工人全年的工資也只不過才五萬英鎊而已。

而且這五百個工人又不是每天躺在工廠裡面磨洋工吃白飯,他們在必要勞動之外,還能提供大量的剩餘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