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章 諷刺大師周樹人

研究好最終要向斯德哥爾摩那邊提名哪三項物理學研究成果去參評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接下來就是該研究應該怎麼向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寫信了。

雖然查德威克是來提醒陳慕武別忘記行使自己的提名權的,但很遺憾,他這個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副手本身卻沒有這個權力。

有關提名信應該怎麼寫,陳慕武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那麼查德威克就更是連嫁都沒嫁出去的未出閣的小姑娘。

對方幫不了他的忙,陳慕武只能放下自己想去做的事情,離開卡文迪許實驗室,去找獲過獎也提過名的別人問問這件事。

在卡文迪許實驗室裡,和陳慕武關係好的人不少,但絕大多數都是沒能被提過名也沒有提名過的諾貝爾獎絕緣者。

老師盧瑟福還在紐西蘭,於是現如今在整個實驗室裡,只有一個獲得過諾貝爾獎並且曾經有過提名經驗的人,那就是192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斯頓教授。

也正是因為去年的一次跟阿斯頓的交流過後,陳慕武才產生了也給諾貝爾獎那邊提名的想法。

只不過他當初想要提名的不是物理學獎也不是化學獎,而是文學獎,提名的物件自然就是和他們老陳家沾親帶故沾點關係的魯迅先生。

為了謹慎起見,也為了表示對前輩長輩的尊重,當時的陳慕武並沒有貿然就去做這件事,而是先給國內寫信詢問了一番當事人的意見。

其實新年過後他就收到了魯迅的回信,但是當時因為年關將至,實驗室裡積攢下來了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讓陳慕武只能暫時把提名這件事情擱置了起來,於是一直就拖到了現在。

可能真就是像當時陳慕武給魯迅寫信時所設想的那樣,魯迅在回信裡還是表現出了些許對這個外國人的獎的牴觸情緒,謙虛地表示自己寫出來的東西並不是那麼好,可能並沒有去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能力。

不過,就像是192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定會和原來的歷史軌跡生偏差之外,魯迅先生寫給陳慕武的這篇回信,也和當初的那封回信有所不同。

實際上,在原來的那個時空當中,魯迅也是在今年第一次接觸到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事宜。

那個時候,提名他的人當然不是陳慕武,而是之前曾經提到過的斯文·赫定,在中囯的土地上橫行霸道的瑞典“探險家”。

喜歡和西洋人還有東洋人交往,是現在中囯國內一些較有文化的人的通病。

斯文·赫定作為西洋人,而且還很難得地醉心於對中囯文化中囯歷史的“研究”,自然更是會受到文人墨客們的追捧。

因為魯迅的名號越來越響,就算是“考古學家”斯文·赫定也聽聞過其大名,並因為感興趣而深入瞭解過魯迅在文學上面的成就和影響。

只享受中囯人吹捧但是不做些實事可不行,於是斯文·赫定就想著把魯迅給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至於他最終能不能得獎兩說,但總歸也算是為中囯文化的推廣出過一份力,是不是?

於是斯文·赫定就把這件事情和那位寫過《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劉半農商量,劉半農沒有深思,只是替能夠被提名諾獎的魯迅而感到高興。

諾貝爾獎的名號在中囯很是響亮的原因,是因為曾經到訪過中囯的一文一理兩位得主,泰戈爾和愛因斯坦。

有文化的人可能會稍微去了解一下,這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各自領域所做出的貢獻。

可是在市井百姓們的談資當中,他們對諾貝爾獎了一種淺顯的見識的是,只要能拿到這個獎,就能立刻獲得瑞典王國頒的八萬塊大洋的獎金。

斯文·赫定找到了劉半農,劉半農又找到了魯迅的學生臺靜農,讓這個學生去寫信詢問魯迅先生對他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意見。

臺靜農是九月十七號寫的信,在同月的二十五號,收到信不久的魯迅先生就給他寫了回覆。

魯迅在回信中先是感謝了斯文·赫定對他和對中囯的好意,然後話鋒一轉,又婉轉拒絕了。

他認為自己“不配”拿到“諾貝爾賞金”,梁啟也不行,“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

魯迅還舉了他翻譯的那本《小約翰》的例子,說自己絕對寫不出來這種書,但是原著的作者f望·藹覃(今譯名為弗雷德裡克·凡·伊登)卻沒得到諾貝爾獎。

魯迅在這封回信裡還說,他覺得“中囯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囯人的虛榮心”。

魯迅在心中的這段話,可能犯了一個經驗主義錯誤。

他只去過本留學,並沒有去西方的歐洲和美洲走過一趟。

魯迅身邊結識的西洋人,基本上都是在邶京和仩海。

而他又因為在中囯文壇的地位,讓這些來到中囯的西洋人也對他很是尊敬。

所以這才使魯迅覺得瑞典人會出於對中囯人的同情,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自己。

可真正生活在歐美的西洋人,眼中哪裡有什麼對中囯人的同情?

在他們眼裡更多的是嫌棄和蔑視,中囯人的形象是唐人街的髒亂差,是留著鬍子一臉邪惡相的傅滿洲。

得虧瑞典出了一個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王子,並且還在1926年親自橫跨歐亞大6到中囯訪問了一遭,這才讓同屬瑞典的斯文·赫定在第二年有了提名魯迅去參評諾貝爾獎的想法。

如果沒有瑞典王儲訪華這件事,鬼才會把可能獲得八萬塊大洋的機會拱手相讓。

當然,如果在信中一丁點兒諷刺的段落都沒有出現的話,那就不太像魯迅先生的風格。

於是他又在這封回信當中加了這麼一段,“倘這事成功而從此不再動筆,對不起人;倘再寫,也許變了翰林文字,一無可觀了。還是照舊的沒有名譽而窮之為好罷。”

魯迅先生擔心的是,如果自己獲獎之後,再寫東西就會變成“翰林文字”。

在古代,翰林院裡面翰林們的職責,就是替皇帝起草御用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