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0章 說曹操,曹操就到

雖然這封信寫的很是客氣,在開頭處蔡院長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兒,還在按照中囯的傳統禮節稱呼陳慕武為漢臣兄。

但對於蔡院長攜大學院全體同仁一起聯名所寫的這封邀請信,陳慕武想都不想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

總不能說你讓我去,我就去,那豈不是讓他老陳一點兒面子都沒有了麼?

先不說陳慕武根本就不想回國,就算他某一天特別想不開,打算回國,但是中研院也絕非是自己的最佳選擇。

該說不說,從1927年到1937年這十年裡,雖然國內一直都在打著內戰,但至少在高等教育界,還是辦出過一些實事的。

然而這項功績肯定算不到囯民政府的頭上,因為按照規定應該管理各所大學的教育部內部亂成了一鍋粥,隔三差五就因為派系鬥爭而換上一個新的部長來領導。

每一位新部長又都對民囯的教育事業有些自己的想法,從而導致了教育部的政策也不是蕭規曹隨,而是朝令夕改。

高等教育能取得成績,完全靠的就是早期那些出國留學然後回國的教育工作者,他們是真的一心一意想要為國家來培養人才的。

可是光有一顆赤誠之心還不夠,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想要得到展,都離不開錢。

老師們在工資上咬咬牙吃點兒苦沒什麼問題,可是教育經費不足,卻是一個大問題。

雖然即使教育經費照實撥,也不一定能買來一臺卡文迪許實驗室出品的粒子加器。

但要是一點兒經費都不,一直用各種藉口來拖欠的話,那便是任何儀器,哪怕是一根試管都買不來。

未來的中研院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就是這麼一種情況。

就算中研院被冠上中國最高等的學術研究機構,但是因為直屬於自身經費就不足,還要被層層貪汙剋扣的教育部,中研院最後拿到手裡的研究經費嚴重不足。

沒有經費就不能進行深入研究,只憑著熱情自帶乾糧免費電可是走不遠的。

所以在未來很長一段的時間裡,中研院僅僅是名不副實、徒有其表,除了名字高大上之外,一點兒拿得出手來的成果都沒有。

相比之下,蔡院長的那位死對頭,遠在邶平的李院長手下的邶研院,在學術研究上,尤其是物理、化學和植物學這三門學科,比起中研院的水平來要高得多。

這是因為邶研院完全就是教育部為了安撫李院長,專門給他開設了這樣一個部門,屬於是先有蘿蔔然後再挖坑。

為了防止李院長一言不合又找上門來打架,把教育部鬧得雞犬不寧,因而在一開始,邶研院的研究經費每年都是足額放的。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邶研院這些學科的建立,全部都是在邶京那些大學的基礎之上的。

畢竟北洋政府把邶京當了那麼多年的都,教育資源方面肯定會有所傾斜,邶大、酀大、清華和南開,這都是傳統的老牌強校,邶研院成立之後,就可以在這些地方毫不費力地網羅到一大批教授學者為我所用。

邶研院下轄的各個分所當中最有名氣的一個,應該除了物理所之外沒有其他的選擇。

物理所的第一任所長,是當時邶大的物理系主任,李書華。

——陳慕武去邶大講學的時候,曾經和這位邶大物理系的教授見過一面。

後來邶平和天侓的幾所大學合併成立為邶平大學區的邶平大學校,李院長出任大學校的校長,李書華跟著成為了大學校的副校長。

再後來教育部安撫李院長,讓他成立國立邶平研究院,李書華又跟著李院長一起出走離開邶大,繼續給這位邶研院的院長做副手,具體主持日常任務,並且分管院務。

除了當邶研院的副院長,李書華還兼任物理研究所的所長。

後來可能是因為邶研院內的繁雜瑣事實在太多,讓他太過繁忙,再加上從國外又學成歸來了一批掌握更加先進的物理學知識的人才,李書華就從物理研究所的兼職上退了下來,把所長的職位讓給了剛剛從法國歸國的嚴濟慈。

相比於中研院物理所的徒有其名無所作為,邶研院物理所在嚴濟慈的領導之下,那可真的稱得上是成就卓著。

有人曾經評價說,在嚴濟慈領導之下的邶研院物理所,是“中囯物理人才培養和物理研究的一個重要機構”,在抗日戰爭以前,物理所做出來的研究成果以量來統計的話,在整個中囯算是第一的。

不說別的,邶研院物理所能在1932年就率先建立了當時中囯國內唯一一個鐳學研究所,比在都尸位素餐的那個中研院,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所以說陳慕武就算是一萬個想不開,選擇在這個時期回國,他也會不選擇在都遖京沒權沒錢的中研院,肯定是要去邶平,在經費還算充足的邶研院裡搞研究。

不過邶研院倒是也有不太適合陳慕武的一處地方,那就是上至李院長,還有李書華副院長,以及後來的物理所所長嚴濟慈等人,都是留法學生,到後來,基本上整個邶研院就變成了留法派的大本營,排外的思想稍微有些嚴重。

但這對陳慕武來說,應該不成問題,——一切都要建立在如果他真的想回國去邶研院的前提上。

所以對於蔡院長和別人寫的這封聯名邀請自己回國擔任中研院院長的邀請信,陳慕武當然是要拒絕的。

他突然想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沒有給蔡院長寫回信,而是跑到了劍橋的電報局,給國內的大學院籌備處拍了一封回電。

上面只有五個字,“幹不了,謝謝”,算是小小地致敬了一下胡博士。

跨大洲往國內報的電報費,比他平時裡往倫敦或者是巴黎、哥本哈根還有斯德哥爾摩送電報時的花費要貴上不少。

陳慕武覺得等老師盧瑟福從紐西蘭回來,參加十月份的索爾維會議時,就再和玻爾商量商量,看能不能聯合他一起說服他們的老師,給卡文迪許實驗室裡真的裝上一個電報的收報機。

……

有的時候,人生就是充滿著各種巧合。

就在陳慕武往國內回完電後沒幾天,他在劍橋大學就又接待了一位還是和這件事有關的客人。

這位客人的身份,並不是烤饅頭派對常駐在英國倫敦的代表,前來遊說陳慕武接受蔡院長的邀請,回到剛剛建立的新政權那邊去報效祖國,支援國內的物理學教育事業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