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三章 非議

“王彥升死了?”

趙光美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一臉的懵逼,一時間甚至都有點迷茫。

楊業似是閒聊地道“三大王沒去參加今日朝會麼?”

“沒有,我不樂意去朝會,規矩太多,不自在,再說我現在這個職位雖有參政議政之權,但也只有參政議政之權,可我這個身份就算是真想參點什麼議點什麼,又哪裡還需要參加什麼朝會,直接跟我大哥說不就得了,到底生什麼事了?”

王彥升這人他還是知道的,歷史上就是他宰了韓通,因為自己的存在,倒是讓他少捱了趙匡胤一頓訓斥呢。

他勒索百官這事兒他自己也是清楚的,但是歷史上他所受到的懲罰也只是被貶去了地方而已啊,趙匡胤這人對自己人是極心軟的,王彥升在歷史上真正受過最嚴重的責罰只是“終身不得受節鉞”而已。

就是趙匡胤為了懲罰他,這輩子都當不上節度使。

可問題是王彥升他本來也沒有能受節度使的功績啊,那玩意哪是誰都能當的。

“怎麼死的?這不像是我大哥幹出來的事兒啊。”

“說是二大王當朝拿出了他的鐵證,本來官家是想讓他免職流放的,然而二大王誓死不從,死咬著不放,甚至於摘下了官帽,說若是官家不肯重懲於他,他這個開封府尹就不幹了,群臣見狀,也紛紛複議,王彥升見狀不忍官家為難,自己把頭撞在柱子上,把自己給磕死了。”

“嘶~”

趙光美聞言倒吸一口涼氣。

“我這二哥夠狠的啊,居然已經學會攜眾逼宮的戲碼了?”

當然,以趙匡胤的性格,其實是不吃這一套的,他可不是後來的那些兩宋皇帝,只不過這次王彥升所犯的事兒,確實是太理虧了。

擱哪朝哪代,一個管治安的,不大不小的中層軍官居然敢勒索當朝宰相這都是根本說不過去的事情,前朝的宰相難道就不是宰相了?趙匡胤還給人家加了司空這樣高大上的職位呢。

說真的,當初,還是趙光美建議趙光義去管理開封的軍紀問題呢,其實本意就是為了讓他去得罪人,這種事兒不管的話得罪文官,管了必然得罪禁軍將士,本以為這麼長時間沒有音信,是忌憚這背後錯綜複雜的關係,不敢管呢,沒想到他居然是蔫人憋響屁,居然搞得這樣的大。

這是故意在養魚啊。

卻是問楊業道“你覺得,我二哥這事兒做得怎麼樣?”

“好!”

楊業居然一絲猶豫都沒有的道“王彥升身為安民之軍官,居然囂張到去當朝宰相家中索賄去了,何況是面對普通百姓呢?此人雖披著官身,明面上是兵,實則,真乃賊寇也!”

然後趙光美連忙道“你小一點聲,小點聲,你是不是虎啊,這裡是樞密院,上上下下可沒幾個文官,全是武夫。”

哪知楊業卻是脖子一梗“此公理也!難道樞密院,是不講公理的地方麼?王彥升所犯之罪,不管是哪朝哪代,都該殺,難道三大王認為二大王他做錯了嗎?”

趙光美撇嘴道“是錯是對,要看立場的,我當然認為二哥這事兒做的其實沒什麼毛病,但你不能這麼認為,你以後是還要在禁軍之中混的,你是降將,沒有根基是你最大的軟肋,現在有人整你們禁軍中的自己人,你就算再怎麼看不慣他,至多不吱聲也就是了,大聲叫好,不是給自己拉仇恨麼,好歹你小點聲啊。”

“三公子您說得是,這個道理我自然不是不懂,只是我卻以為,立場和身份,大不過公理國法,王彥升這種人,分明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若是這種人都能原諒,禁軍之中,哪裡還有什麼軍紀可言呢?”

趙光美心想,宋初的禁軍本來就沒有軍紀可言啊。

“三大王難道不覺得此事,二大王做得大快人心麼?”

“是不是大快人心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今年恩科的考題肯定會變得更難了,唉~,我還是好好看我的書吧。”

楊業聞言一愣,愣是好半天都沒明白,死一個王彥升,跟趙光美考科舉又有什麼關係。

正所謂有書則長,無書則短,一晃,已到了五月,大宋開國以來第一屆恩科的日子終於到了,趙匡胤對此高度重視,特意命範質與王浦兩位宰相親自參與,並且時時親自詢問進度與章程。

宋初時要考科舉必須要先拿到地方官府的推薦信,所以趙光美自然而然的就找到了趙光義,以開封考生的身份公然拿到了開封府的舉薦資格,至於此前的鄉試,他自然也不可能去考,開封府一共四個舉薦名額之中就這樣硬生生的被他擠下去一個。

本來這是很正常的事,五代宋初時科舉制度其實並不完善,甚至很多地方几乎可以用草率來形容,參加科舉的並不一定需要先考舉人功名,而是可以走“公薦”的路子,甚至科舉本身對於有“公望”的人也只是個加分項而已,後世所熟悉的科舉基本都是趙匡胤和趙光義這哥倆定的路子,而這個時空,這哥倆還沒定路子呢。

所以趙光美不去考舉人那純是因為嫌棄那玩意浪費時間,而且對他來說沒意義,然而不知怎的,在這一屆大量的考生之中,卻是漸漸的有了一些對他不好的聲音。

就顯得很詭異。

這一日,京城某一酒樓的雅閣之內,突然就聽到有人醉醺醺地道

“三大王貴為天潢貴胄,又有覆滅北漢之大功,現已高局京兆尹,還是當朝副相(樞密直學士),卻來與我等爭搶,是何道理?”

“是啊,旁人也就罷了,尤其是那李連芳李兄弟,十年寒窗苦啊,他本是咱們開封城的第四名,憑他的本事,若是能夠參加,大概也是很有可能會高中的,結果,就這樣被三大王把他的名額給搶了,哎~,可惜,可惜。”

“要我說,三大王這簡直就是胡鬧!科舉,於他來說不過是遊戲,不過是玩耍,然而對我等而言,乃是十年寒窗苦,是平生志向是也,三大王只因玩了就來爭搶名額,平白斷送了一位同學的前程,實在是……實在是……哎~”

卻見一旁喝酒的另一人幽幽地道“但願……他別再搶一個進士的名額便是。”

一聽這話,同桌的學子們卻是幾乎同一時刻陷入了沉默。

要知道五代宋初,進士的錄取人數是極少極少的,最少的時候甚至可能也就取個十個八個而已,這要是平白再被佔去一個,毫無疑問大家這競爭的壓力自然也就大了。

眾人當然不知道,他們這一番幾乎純粹是在抱怨,毫無任何價值的話,卻是已恰巧就被他們隔壁雅間正在吃飯談事兒的範質,和王溥兩位主考官給聽了去。

喜歡家兄宋太祖請大家收藏家兄宋太祖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