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三十三章 我這個人可好說話了呢

渡江。

這兩個字放眼歷史的維度上總是不免有著幾分浪漫的色彩,趙光美在船上的時候就已經覺得心緒萬千了。

說來,中華的歷史總是很有意思,從軍事上來說,有守江必守淮的說法,換言之一旦淮河守不住,長江這東西其實也沒啥用,太長了,從哪過河都行根本守不住。

然而從實際情況來說,幾乎是自打有了信史以來,有分裂就必有南朝,而南朝守淮河也是必守不住,結果這南朝又總是能靠著長江再苟延殘喘個幾十年。

就很詭異。

得益於此前趙光美一系列稀裡糊塗的各種操作,長江沿岸的這幾支唐軍無不是士氣崩頹,無比的低落,短短三日之內,便一個個的連吃敗仗。

先是高懷德反過來主動的找到了塗州禁軍的主力並在野戰中大獲全勝,殺敵兩千餘人,後是劉光義在短暫僵持之後連水師都大勝一場,直將南唐水師打回了各自的方鎮,同樣順利過江,又過了幾日之後,卻是連李漢和張瓊二人也都到了。

因為趙光美這頭的動作實在是太快,這一仗可以說是打的就突然,結束的更突然,倆人從開封準備出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是來打仗的,還以為自己是賑災的呢,心想著就當帶部隊溜達一趟散散心,陪在殿下身邊不過是為了震懾霄小罷了。

因此他們出的時候其實啥輜重都沒準備,甚至走得也是慢慢悠悠的,他們真以為自己是去旅遊的呢。

結果走到半道才知道淮南那邊打起來了,而且秦王殿下還陷入了苦戰,淮南內部的反賊和南唐的狗賊勾結起來了。

又嚇得倆人連忙急行軍,一天走四百里的度往淮南趕,緊趕慢趕,等走到淮南的時候全軍將士們都感覺累得半條命都沒了。

結果到了之後又告訴他們,戰爭已經結束了,現在要開啟第二階段了,殿下已經把塗州給打下來了,你們快點的,自己想辦法過河去跟殿下匯合。

一時間驍騎軍和控鶴軍兩軍的全軍將士都有一種想要摔點啥的衝動。

這到底是真的在打仗,還是在玩我們啊?

如此,只過了不到半個月,足足五萬宋軍就已經齊聚於塗州,期間還66續續的往江北送過將近一萬人的俘虜。

而這麼長的時間裡,南唐這邊卻是始終沒能組織得起來一次稍微像樣一點的抵抗動作,李煜也只是下令兵馬集結而已,居然不趁著這個自己立足未穩的時機來打他。

當然,這不是說李煜就真的是個白痴,實在是……南唐自有國情在此啊。

總的來說,其實南唐的國力還真就是尤在北宋之上的,北宋所佔據的中原地區歷經一百多年的戰亂實在是已經被打得都快要爛了,歷代天子無不是窮得尿血,無論是工業展水平,農業展水平,還是鐵產量,人口,國庫盈餘,這些個硬指標幾乎都要比南唐是要差一些的。

然而窮有窮的好處,富足也有富足的代價,打從李煜他爺爺那輩起他們南唐就已經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邪路,軍中的大小兵頭經過他爺和他爹兩代的持續打壓,等到了李煜的手裡的時候影響力已經非常小了,整個南唐基本上是由文官在壓制武將的。

誰領兵,滿朝的文官都看不順眼,總覺得這貨領了兵就要叛亂,所以就算是打仗,也一定是各種枷鎖頸上套,重重掣肘壓死人,簡直就跟歷史上後來的北宋一樣。

除此之外,南唐的地方政策也很成問題,簡單說就是君主集權做得還行,把武人都給壓制了,但是中央集權做得實在是一般,地方上的軍權都在各個方鎮手裡,有點類似於是小號的節度使,但又有點類似於隋唐時的府兵制,究其本質,更像是地方大豪與朝廷互相博弈妥協的這麼一個玩意。

總之就是賊奇葩,種種buff疊滿的南唐,整個朝廷臃腫且無能,反應特別的慢,尤其是在軍事問題上,想打一場大規模戰爭,那上下互通的效率啊,就跟……就跟……嗯,還是跟歷史上的北宋一樣。

都搞不明白歷史上到底是誰統一了誰。

那麼當然了,面對戰爭的態度,那當然也是跟後來的北宋是一樣的,也即是,能不打,就不打。

眼看著趙光美佔據塗州沒動,李煜等人集結了重兵之後也不敢輕舉妄動,然後,很自然的群臣就生出來一個想法有沒有可能,和談呢?

這個想法一出,南唐的朝廷自然也就愈嚴厲的開始約束各地將領和禁軍中的兵卒,切勿做下讓大宋爸爸們誤會的事情啊。

不就是給歲幣麼,大不了加錢唄。

就算宋國的胃口大一點,那就大不了再多加一點稅麼,這麼多年來俯稱臣,大家也都習慣了。

於是,南唐方面就派出了五代最佳辯手徐鉉作為使者,求見趙光美。

趙光美得知徐鉉來了,自然也是高興無比,事實上他本來也沒想過要直接滅了南唐,那是不可能的,他沒那個實力。

說白了這一仗打得實在是太倉促了,南唐沒有準備,他們難道就有準備了?稀裡糊塗就過江了,但其實如今的大宋連正經的水師都還沒有開始訓練呢。

更別說,要打滅國之戰的話涉及到的兵力,輜重,各種部署了,打仗,怎麼可能會這麼倉促?再說這一次建立奇功的火藥包,其實他們手裡也沒剩多少了,潘美那一炸,把商行這小半年的產量都給炸沒了。

要不怎麼說,制硝千日,不夠將軍一炮呢。

再加上歷來欠揍的後蜀也沒有滅,歷來桀驁的南漢還在囂張,甚至這個時空的北宋和契丹之間的關係也比歷史上要緊張得多,這個時候跟南唐打國戰,實在是太不智了。

談一談,訛點錢得了唄,一口吃不成個胖子,落袋為安麼。

可談判這種事總不可能由他一個勝利者主動開口吧?這南唐再不派使者來,他可能真的就要帶著大軍去金陵城門口溜達去了。

因此他一聽說徐鉉來了,激動得幾乎都要跳起來了,連忙命人將其請入客房。

反正現在軍中他最大,他的這頭進展得太快,趙匡胤收到訊息的時候整個人都是懵的,沒等他下達指示前線就已經風雲變幻了,以至於趙匡胤乾脆下詔臨陣給趙光美升了個副樞密使,讓他全權處理,自己看著辦,全國兵馬也暫時歸他調遣。

事實上前因後果弄明白之後趙匡胤樂得半宿都沒睡著覺,不是說打過長江的這個戰績有多了不起,而是劉光義把那塊滿是劃痕,無人要反的投票板當做禮物給他送來了,幾乎是一下子就去了他當皇帝以來最大的一塊心結。

大米飯都多吃了兩碗。

至於南線的戰事打得如何,其實他還真有點無所謂,甚至連問都不樂意問了,反正他對趙光美是絕對信任,離著這麼老遠,那小子鬼主意又多,那還問了幹什麼呢?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