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四十章 三好學生趙匡胤

四十萬人同請願,這種事翻閱史書幾乎根本找不到,因為宋以前國內幾乎連四十萬以上人口的城市都幾乎找不到。

趙匡胤自然也想到了這一點,卻是嘀咕道“老三曾跟我說過,城市經濟本來就是咱們宋朝獨有的特點,即使是魏晉南北朝的四百年戰亂,也只是把人往烏堡中,往鄉村去趕,甚至讓豪強越打越強,誕生了魏晉門閥和關隴軍貴這等龐然大物,就只有咱們宋朝,卻因五代之亂而使百姓大量集中於城市。”

“即便是以大唐之強盛,也只有長安的人口曾勉強過百萬而已,然而如今我大宋雖經百年動亂,百萬人口之城市卻是也有四個之多,所以啊,一味的用過去的老辦法,去看待咱們大宋的新問題,無疑是不行的,在以前的朝代,一萬人集合起來進京上書,就已經足以代表民意了,何曾聽說過這四十萬人集體請願的?”

“聖賢說得話,固然是不會有錯,但是我大宋,自然有我大宋的國情在此,一千年前的聖賢,又怎麼會了解這一千年後的大宋呢?你們說,是不是?”

一眾文官聞言,心都涼了半截,怎麼看,這話的“秦王味”都太重了。

官家這下似是真的要下定決心,要推動所謂的新政了。

就好像是莫名其妙,突然之間,他們這幫子人就要面臨生死危機了?

眾官員自然對此全是反對的,只是一時之間卻是也有些為難,至少短時間內,真想不出什麼話來把趙匡胤給懟回去。

畢竟此時還只是宋初,政治是極其講究實用主義的,那些大而無當的聖人之言實際上並不能當做天地至理,事實上宋朝尊儒本就都在表象,裡子裡一直都是六經注我的豪氣傲氣,和明清儒生是完全不同的。

那種敢隨便在六經中摘出來幾句話就kuku一頓誤解,然後逼著皇帝按照他們制定的方向執行的大臣,至少在趙匡胤的面前是不存在的,你看他會不會拿他的玉斧削你。

況且這好幾十萬人的請願啊,誰敢在這個時候唱反調,必定會天下皆知,想都不用想,就算是說得有道理,也一定會成為這些市井刁民口中奸佞之臣,然後傳遍天下,甚至說不得還會有人將其寫入野史,或評書話本,這不就毀了麼?

於是乎,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覺的看向了趙光義。

誰讓這位齊王殿下是咱們文人的領袖,是文官集團早就認證了的仁孝聖主呢?

這種時候,趙光義也唯有硬著頭皮上了,只好道“大哥,茲事體大,至少,咱們還是要跟三弟商議一下的吧?這新政是他搞的,咱們都不懂啊。”

“嗯~”

這話當然沒毛病,拖延下來再說麼,至少不能讓趙匡胤在大庭廣眾之下真的金口玉言直接就答應了這些民眾,那樣的話事後真的就很難翻了。

趙匡胤聞言倒是也冷靜下來許多,遂點了點頭,道“爾等放心,朕一定會對此慎重考慮,待秦王回來之後,與其商議一番,不過有一點爾等可以放心,朕,絕不會因少數幾人胡言亂語,便偏聽偏信,朕,和秦王,兄弟也,秦王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

言罷,果然就見那人群之中歡呼不已,齊呼萬歲。

趙匡胤則是性質高昂,領著百官就在這城外的窩棚區逛了一圈又一圈,不只是兩列的市集區域,還有那居住區域,工坊生產的區域,都樂此不疲的逛起來沒完,愣是從中午一直逛到晚上。

然後索性隨便找了一家做炒菜的大排檔跟百官對付一下,然後接著逛。

直逛得許多老臣溜達的腿腳都浮腫了,他還意猶未盡。

等到第二天的時候,又去城裡新建的“小學”,聽老師個孩子們上了一整天的課。

事實上這個所謂的小學,完全就是從開封禁軍中的子弟教育中脫穎而出的,只是開封軍隊中的學校至少在教男生的時候,大半還是以軍略為主,孩子們每天都有至少半天的時間在校場上練習陣法,陣型,以及做體能訓練和槍棒武藝。

畢竟這些禁軍中長大的孩子可能大半真的還是要接爸爸班繼續當兵的。

只有剩下的一小半時間去學習其他知識。

而揚州這邊則是剛好相反,名義上雖然都是軍戶子弟,但只有很少的時間是戶外鍛鍊,也明顯就只是讓孩子們玩耍而已,看得出來誰也沒指望這些孩子長大後去戰場廝殺,以後等孩子長大,如果體能方面特別優秀的話,倒是也可以考慮參加禁軍的選拔,不過目前禁軍肯定是不缺這些兵源的就是了。

各地節度使手裡都還有不少的百戰老兵沒吸乾淨呢。

趙匡胤自然早就知道這所謂小學之事,只是以前在開封,他關注的都是軍略方面的事情,那些軍略以外的知識他只是當了個搭頭,也確實就是教授一些讀書識字方面的東西麼。

此時在揚州這麼一聽才覺得,原來這小學,居然也有這麼高深的學問。

這裡的學校也教授儒學,但卻只教一點論語,孝經,詩經,樂府等,而如春秋、左傳之類的內容卻是全然不教了,學生們雖然學史,也是從近代史開始學起,開篇講的就是安史之亂,對於安史之亂前邊的內容幾乎一筆帶過,全都不聊了。

卻是連趙匡胤居然都聽得津津有味。

畢竟安史之亂中生的事情確實是跟現代是有干係,有傳承的,雖只是大略的去講,但趙匡胤聽到石敬瑭獻燕雲十六州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有些義憤填膺,孩子們聽到這兒的時候也紛紛都叫囂著要上戰場打契丹狗賊。

這對於百姓來說其實就已經夠了啊!

至於什麼春秋大義,三皇五帝,他這個當皇帝的聽著都只是覺得無聊,普通百姓學這些東西真的有什麼意義麼?

除此之外,卻是還有大量的雜學課和手工課,比如農學,生物學,工學,算學什麼的,讓趙匡胤歎為觀止。

然後,小學校園中就出現了一個奇景

一個三十多歲,二百多斤的黑臉大漢,虎背熊腰的坐在小學課堂上的小馬紮上,拿著書本跟著一群十歲左右的小孩子們一塊上課,身後往往還帶著一群或黑鬍子,或白鬍子的老頭,教室的外面更是有著許許多多身披鎧甲,手拿武器,看起來就特別英武帥氣的大哥哥們在罰站,兇兇地看著每一個路過的人。

而那些給孩子們講課的老師,一個個的則全都沒了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文采,講課的時候都變得磕磕絆絆,緊張不已,舌頭都大了。

大秋天裡的一個個居然講課講得汗流浹背的。

有些大一點的孩子自是不難猜到趙匡胤的身份,只是在稍稍緊張過後,孩童之心自然想得遠沒有大人那麼多,見他只是聽課,話都不怎麼說,自然也就沒那麼在意了。

至於那些歲數小的,他們可能壓根都不知道趙匡胤是幹啥的,甚至都不一定知道官家是啥意思,自然也就該什麼樣什麼樣了。

當然,每天下課之後趙匡胤肯定總是還要跟各學科的老師們都聊一聊的,現這些老師的來源也是五花八門,幾乎就沒有一個是正經的讀書人,就連那些教論語,教詩經的,據說其中有兩個以前是市井說書的,還有一個是給青樓歌女寫唱詞的。教工學的好多幹脆就是老匠人,教生物的乾脆就是殺豬的。

當然,還有一部分則是開封禁軍培養出來的孩子,人各有志,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打打殺殺,總有些孩子不想接老爹的班,不樂意繼續當兵的。看書溂

每次遇到這種禁軍中出來的老師趙匡胤都會跟他們嘮家常,一嘮嘮好半天那種。

一打聽才知道,這揚州的學校學費並不算貴,因為本身一個老師就教許多的孩子,這些孩子也不是為了考進士,教育成本其實都被分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