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章 王在晉

午後,被眾多小太監簇擁在中間的王在晉無心理會身旁巍峨的宮城,呼吸急促,眼神深邃。

他年少得志,年僅二十五歲便得中進士,初授中書舍人,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並且逐漸得到了萬曆皇帝的賞識,主政一方。

到了天啟朝,他依然"簡在帝心",被天啟皇帝召回京師,並且得以在孫承宗去職之後,入主兵部。

但是好景不長,不過幾個月的時間,他便是迫於"黨爭"的壓力,憤而辭官。

就在他覺得此生都難以重回中樞的時候,便是收到了天啟皇帝殯天的訊息,與其接憧而至的,便是新天子召其回京輔政的聖諭。

才剛剛行至京師,天子便對其委以重任,令其率核查兵冊,整飭京營,現如今更是讓其重新入主兵部。

縱然沉穩如他,也不免心緒難平,無心理會身旁小太監爭先恐後的恭維聲。

...

...

"京中風雨,愛卿當是有所耳聞了,關外蒙古蠢蠢欲動,愛卿有何看法?"

待到身前臣子落座拱手行禮落座之後,案牘之後的朱由檢便是有些急不可耐的追問道。

聞言,王在晉便是有些愕然的看向案牘之後的天子,他萬沒想到天子向他問詢的第一個問題,既不是整飭多時的京師大營,也不是日漸萎靡的遼鎮,反而是近些年愈老實的蒙古。

沉吟少許,整理了一下腦海中的思緒,王在晉不由得抬頭正視天子:"回陛下,依臣愚見,這些蒙古韃子不過是認為我大明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虛張聲勢罷了。"

"哦?"

聞言,朱由檢倒是到了興趣,這王在晉倒是敢說,在遼東的建州女真崛起之前,草原上的蒙古韃子一直是明廷最大的敵人。

怎麼到了王在晉嘴中,卻好似有些"不值一提"?

須知,萬曆末年,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還曾領兵攻伐廣寧,引得朝野為之震動。

只是隨著努爾哈赤的崛起,蒙古大汗為了暫避鋒芒,這才不斷領著麾下的察哈爾部"西遷",極大緩解了明廷邊鎮的壓力。

許是知曉自己的言語有些"危言聳聽",不待案牘後的天子有所反應,王在晉便是緊接著說道:"自隆慶和議之後,草原上的蒙古人便是逐漸失去了昔日的猙獰,雖然偶有扣邊犯境,但威脅卻是大大降低。"

"現如今,遼東建奴如日中天,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遠遁青海,與我大明接壤的內喀爾喀部又一向恭謹。"

"關外蒙古蠢蠢欲動的訊息,十有八九是空穴來風。"

言罷,王在晉便是小心翼翼的看了案牘之後的天子一眼,他自是清楚他的這樣一番言論若是放在外朝,會掀起何等的軒然大波。

縱然他一向以"直言"著稱,但此時心中也不免有些忐忑。

"朕聽說邊鎮衛所名存實亡,些許將校更是無視朝廷禁令,與那些旅蒙商人沆瀣一氣,走私兵刃鐵器,卻不知是真是假?"

不多時,天子聽不出喜樂的聲音在暖閣中悠悠響起,但其內容卻是令得閣中眾人猛然變色。

大明傳承兩百餘件,邊鎮廢弛,戶所名存實亡早已是不爭的事實,但"私通蒙古"可是等同謀逆的大罪,這可玩笑不得。

"朕自恭順侯府搜到了些許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