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章 番薯閣老

正月初三。

雖然天色才剛剛大亮,稀薄的晨霧籠罩在整個京畿之地,但長安大街上已是人滿為患,入目盡是一片喜慶。

尤其是街道兩側坊市上的皚皚白雪更是與屋簷上的大紅燈籠和春聯交相輝映,平添了幾分熱鬧。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時傳來推著小車的商販的叫賣聲以及孩童的歡笑聲,此起彼伏,使人感受不到絲毫寒意。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漫步在人群之中,有一名瞧上去尚有些青澀的少年滿臉笑意,仍不住低喃了一句,他的身旁則是立著一名稍顯的有些侷促不安的中年人。

少年人雖然只是尋常讀書人打扮,身上的衣衫也不甚起眼,但舉手投足之間卻是有一種不凡的氣質,引得不少人側目。

在二人身後,則是兩名管家打扮的老人,亦步亦趨的跟在二人身後,炯炯有神的眸子緊緊的盯著周圍的一切,瞧上去倒是頗為警惕。

偶爾有百姓靠近這兩名管家打扮的老人,便會嗅到其身上散出來的淡淡香氣,稍微錯愕過後,便是誠惶誠恐的低下了頭。

自幼生活在皇城腳下的百姓或多或少的都與宮中內侍打過些許交道,僅憑那淡淡的香氣便知曉這兩名氣勢不凡的老人十有八九便是宮中的內官。

待到理清頭緒,再度抬頭望去的時候,便有些驚恐的現,在這群人的四周還有十數名身材魁梧的漢子隱隱圍成一個圈,將這些人圍在其中,並努力分離著四周的百姓,而且腰中鼓起,一眼便知藏有利刃。

如此大的排場,自是令得不少百姓想入非非,剛剛那名讀書人打扮的少年究竟是何來頭,竟然能驚動兩名內官隨侍左右,又有身材魁梧的侍衛開道...

...

...

在身後兩名老人有些擔憂的眼神中,少年人一口咬掉了最後一顆糖葫蘆,有些囫圇不清的說道:"徐先生,松江府的年節也是這般熱鬧嗎?"

少年人的臉上滿是喜色,眼前的景象,比"後世"年節,熱鬧喜慶了何止十倍。

"回皇..朱公子"許是有些拗口,看上去頗為精明能幹的中年人竟是遲疑了少許,方才說道:"雖然各有春秋,但還是京城更熱鬧些許。"

中年人好像與少年人頗為陌生,言罷之後便是一臉緊張的盯著身旁的少年人。

"徐先生不必緊張,你這樣倒是弄得我有些不自在了。"

輕笑一聲,少年人伸出手在中年人有些受寵若驚的眼神中為其撣去了肩頭的灰塵。

"公子說的是。"

許是察覺到身旁年輕人釋放出的善意,中年人的臉上也湧現了一抹笑意,一直緊繃的身體也放鬆了許多。

他叫徐光啟,南直隸松江府人氏,萬曆三十二年進士及第,授予翰林院編修,但仕途卻是頗為坎坷。

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戰敗之後,他便是多次上疏萬曆皇帝,請求練兵。

後因種種瑣事,憤而辭官回鄉,一直到天啟元年才被重新啟用,提出應當重視火器,積極購買西方火炮等思想。

但因為不滿"九千歲"專政,他又一次辭官回鄉,而遼東戰場正是憑藉著他採購的紅夷大炮,才取得了前不久的"寧錦大捷"。

前不久,他在老家接到自己同窗好友李邦華的書信,邀他進京一同整頓神機營。

沒有半點遲疑,簡單的收拾了一下行禮,帶著兩個隨從,便是馬不停蹄的乘船趕到了京城,甚至連年都沒有在家鄉過。

本以為今次進京,應當仍是重歸"老本行",繼續練兵,整飭火器,但他卻沒有料到,與其素不相識的天子在知曉他進京之後當即令他"面聖",而地點就在這人頭攢動的長安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