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章 圖窮匕首見

四月二十。

既與天子"商議"無果之後,朝中重臣齊聚吏部衙署,就"宗室"出京就藩一事展開廷議。

春季的天,說變就變。

今日早些時候還是豔陽高照,眼下卻是大雨滂沱,令得逐漸有些"燥熱"的京師清涼了不少。

只是外間的大雨傾盆卻是絲毫沒有影響到吏部衙署,官廳中的氣氛十分"熱切",身穿各式各樣的朝臣反應不一。

有人面無表情,事不關己;有人橫眉冷對,面露譏諷;更多的人則是臉色漲紅,呼吸急促,像是才剛剛經歷過一場爭吵。

許是知曉袞袞諸公們心情不佳,往來伺候的吏員小廝也是下意識的屏氣凝神,不敢出半點聲音。

實在迫不得已,要為廳中朝臣端茶送水的時候,也是小心翼翼,生怕觸了這些朝臣的眉頭。

廳中的"爭吵"已是持續了一個晌午,但卻始終沒有個定論,今天這場關於是否令"宗室"出京的廷議,仍是無果。

所謂"廷議",一般是大明掄選要吏之法,規定由內閣及六部九卿的官員出席,針對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命展開討論,並討論出幾名"候選人"交由天子做最後的定奪。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廷議"除了掄選要吏之外,也漸漸肩負起其他的作用。

例如似眼下"宗室"出京這等懸而未決的事務,便可交由"廷議",做最後的定奪。

按理來說,"廷議"當由"天官"吏部尚書主持,但自從上任吏部尚書周應秋被天子論罪下獄之後,掌握官員升遷要職的顯赫之位便是空懸至今。

故而今日之廷議便是由三位內閣朝臣主持。

見得爭執多時仍是沒有定論,兼之已然到了下值的時間,故而坐在位的三名內閣大學士便是不約而同的起身,不置可否的朝著周遭同僚點頭示意之後,便是在吏員的護送下,告辭而去。

雖然今日"廷議無果",但三人終究是"執宰"天下的內閣大學士,故而廳中朝臣不管心中作何感想,紛紛起身相送,唯有剛剛入朝的詹事府少詹事錢龍錫不動如山的坐於原位,望著三位閣老逐漸遠去的背影面露得意之色。

除卻錢龍錫之外,還有幾名身穿青袍的官員同樣是在交換了一個眼神過後,會心一笑。

他們雖是官職不高,但卻是"清流"的翰林,乃是未來大明的中流砥柱。

須知,自成祖朱棣遷都之後,大明便形成了"無翰林,不入閣"的潛規則。

自"寧錦大捷"之後,朝廷關於遼東將門以及東江毛文龍的封賞便是爭議不休,雖是經過天子的"力排眾議",終是有所決斷,但在不知曉"內情"的百姓眼中,朝廷此舉卻是有些卸磨殺驢。

想到這裡,錢龍錫臉上的得意之色更甚,如若不是周遭尚有兵部尚書王在晉等人在側,怕是他已然輕笑出聲。

既然當今天子乃是"中興之主",似這等賞罰不公的牢騷便自然而然的轉移到了三名大學士的身上。

眼下"宗室出京"又是廷議無果,風雨交織之下,這三名閣老"碌碌無為","主政無方"的印象便落實了。

那"帝師"孫承宗是他們東林出身;劉鴻訓又剛剛被天子"起復",不好輕動,但從天啟朝留任至今的李國普怕是要引咎辭職了。

現如今,禮部及吏部尚書空缺,督查院向來是他們東林的"大本營",倘若李國普引咎辭職,他東林便可一舉奪回失地。

到了那時,他錢龍錫便會當仁不讓的入主"內閣",執宰天下。

他們東林,缺席這崇禎朝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