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2章 王嘉胤

越過一眾鬧哄哄的流民百姓,行至農莊深處,便會現莊中遍佈著面色兇狠,腰間鼓鼓的中年漢子,一瞧便是有兵刃在身,而眾多流民百姓口中的"王大善人"眼下則是與一眾心腹於宅院內的正堂中議事。

"王大善人"原名叫做王嘉胤,乃是陝西省府谷縣本地人氏,早年間曾投身行伍,因為不滿將校壓迫,遂逃回鄉里務農為生。

因為為人仗義,愛幫人打抱不平,兼之孔武有力,王嘉胤便漸漸擁有了些許名聲。

天啟七年,因年荒乏食,在身旁眾人的挑唆之下,王嘉胤遂於一次酒醉之後,殺了前來徵收糧食的吏員,正式揭竿起義,並盤踞在府谷縣周圍,與官府相對峙。

因為陝西民生艱難,百姓苦不堪言,在聞聽王嘉胤揭竿起義之後,鄰近府縣的流民百姓紛紛趕來投奔,響應者蜂擁而至,風頭一時無兩。

就在幾個月前,最先於陝西澄城縣掀起"農民起義"的領王二因為深感自身實力不足,故而主動帶兵前來投奔,使得王嘉胤麾下的"義軍"隊伍展到兩萬餘人。

經此變故,自覺天時地利人和僅在其手的王嘉胤再也按捺不住心中蠢蠢欲動的野心,領兵圍困延安府,並取得了不菲的戰果。

約莫兩個月前,心滿意足的王嘉胤領兵回到了老家府谷縣,大肆招兵買馬,並將麾下兵馬駐紮在毗鄰的黃龍川,就此蟄伏下來。

...

...

作為"主人",王嘉胤當仁不讓的居於上,左右兩側則是坐著不少身材魁梧的壯漢,正在默默把玩著手中的刀劍。

瞧這些人兇狠的樣貌,非但與所謂的"善人"沒有半點關係,反倒更像是小說戲文中的"山賊亂匪"。

"我說王大哥,咱們義軍在這府谷縣也待了一段時間了,是不是該出去活躍活躍了,手底下的兒郎們可是有些怨言了。"

不多時,一名瞧上去老實本分,但臉上卻是有著一道刀疤的漢子微微起身,朝著上的王嘉胤說道。

見得此人做聲,堂中正在默默把玩刀劍的漢子均是默默停住了手中的動作,隨後便是將其擱置在一旁,身子也不由得坐直了幾分,臉上也湧現了些許敬畏之色。

此人名叫"王二",雖然僅僅是一道諢名,但堂中卻無人敢小覷於他,反倒是敬畏有加。

歸根結底,便是因為陝西"揭竿起義"的第一把火,便是由這名其貌不揚的漢子給點燃的。

雖說王二眼下已是"歸屬"到王嘉胤麾下,但在"義軍"中仍擁有不俗的影響力,地位僅次於上的王嘉胤。

見王二做聲,上的王嘉胤也是不敢怠慢,默默斂去了嘴角的淡笑,稍作沉吟之後,方才緩緩開口:"老弟所言有理,是該動動了。"

話雖如此,但若是有人近前細細觀瞧,便會現王嘉胤眼眸深處充斥的鄙夷之色。

不就是沾了個率先起義的光嗎,眼下義軍能夠擁有如此聲勢,可都是自己的功勞,如何輪得到你王二指手畫腳。

"王大哥,該動動了。"

"眼瞅就要秋收了,兄弟們可都是坐不住了。"

見上的王嘉胤話語中有鬆動之意,堂中本就有此心意的漢子們先是一喜,隨後便是爭前恐後的開口,臉上的殷切之色溢於言表。

他們這些人或許早年間皆是背朝黃土的莊稼漢,一輩子老實本分,但自從隨著王嘉胤揭竿起義,並且獲得了"第一桶金"之後,心性便是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前半生老實本分,規規矩矩的種田種地,一年下來也不過勉強餬口罷了,有時還會餓肚子;如今化身為"義軍",非但能夠填飽肚子,甚至還能前呼後擁,好不快活。

一些心思"機靈"的,甚至利用分到的糧食,於衣衫襤褸的流民百姓中調了幾個身材窈窕的婦人,過上了左擁右抱的生活。

這等神仙般的日子,是以前他們做夢也不敢想的。

久而久之,他們身上的淳樸便漸漸為狠辣及暴戾所取代,他們已是體會到了"不勞而獲"的快感,再也停不下來了。

"眾位兄弟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見得王二三言兩語便是令得堂中眾人為之響應,王嘉胤眼眸深處的忌憚之色便是愈明顯,但表面上仍是毫無波瀾,反倒是一臉隨和的擺了擺手。

終究是眾人名義上的"領",見王嘉胤開口,堂中的漢子們也只得壓住心中的激動,默默注視著上的王嘉胤。

"眾位兄弟心中所想,我自然是知曉的。"

"但眼下陝西局勢詭譎多變,還是不易輕舉妄動,至少還要在默默觀察些時日,免得我等玩火自焚。"

迎著堂中眾人殷切的眼神,王嘉胤像是心中藏有苦衷一般,頗為幽怨的嘆了口氣,聲音也是充滿了苦澀。

"敢問王大哥,生何事?"

聞聲,坐在左側的王二臉色便是一變,不由得緊張兮兮的問道。

他之所以率眾主動前來投奔王嘉胤,一方面是因為王嘉胤距離其最近,聲勢最大,另一方面便是王嘉胤與他們這些背朝黃土的莊稼漢不同,曾在九邊重鎮當兵,對於戰機局勢更為敏銳一些。

"眾位兄弟有所不知啊,這段時間,陝西的官場可是變了天吶。"

見到堂中眾人皆是目瞪口呆的盯著自己,王嘉胤的臉上也是湧現了一抹滿意之色,隨手拿起身旁的茶禪,潤了潤喉嚨之後,又繼續補充說道:"陝西巡撫胡廷宴,延綏巡撫嶽和聲皆是被朝廷拿下了!"

譁!

此話一出,堂中頓時一片譁然,不少漢子面面相覷之下,均是露出了一抹驚慌之色。

雖然直至如今,他們都不清楚這所謂的"陝西巡撫"和"延綏巡撫"究竟是個多大的官,但他們卻從王嘉胤的口中知曉,他們"義軍"之所以能夠迅壯大,便是得益於這兩位屍餐素位的文官互為推諉,誰也不願意擔上"官逼民反"的罪名,這才導致他們叛軍愈演愈烈,直至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如今朝廷將這兩名文官裁撤,豈不是意味著朝廷已是注意到了他們?

一想到自己即將對上朝廷,不少漢子便是下意識的吞嚥了一口唾沫,呼吸也是為之急促起來,空氣中也是瀰漫著一股絕望。

雖然對朝廷多有怨言,但他們卻清楚,以他們的實力對上整個大明,無異於以卵擊石。

喜歡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請大家收藏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