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1章 癥結

"臣楊鶴,領旨謝恩。"

偌大的乾清宮暖閣,神色各異的朝臣相顧無言,只剩下左都御史顫抖的聲音於暖閣中悠悠迴盪。

自"土木堡之戰"過後,曾經與文官分庭抗禮的勳貴集團元氣大傷,執掌天下兵權的五軍都督府名存實亡之後,大明朝的權利重心便是逐漸轉移到了文官集團的手中。

正所謂朝廷法度,威嚴有序。

往常時候,莫說"三邊總督"這等封疆大吏,凡是三品以上大員的任命,都要舉行廷議,由眾臣商議出候選人之後,才能由天子乾綱獨斷。

但如今坐於案牘之後的天子卻是沒有爭取在場任何人的意見,輕飄飄的便將"三邊總督"的位置定了下來。

如此乾綱獨斷,哪裡有半點"垂拱而治"的樣子。

"咳.."

也許是察覺到了暖閣中有些詭譎的氣氛,始終默默立於朱由檢身後,默不作聲的御馬監提督太監曹化淳突然輕咳一聲,打破了暖閣中的沉默。

其聲音雖然輕微,但卻使得眼神不斷變換的朝臣們下意識的抬起了頭,尋找著聲音的來源。

見到眾臣的目光看來,御馬監提督曹化淳竟是下意識的撫摸了一下腰間的佩劍,這是天子昔日令他統率宮中騰驤四衛的時候賜予他的佩劍,平日從不離身。

嘶。

雖然曹化淳的動作瞧上去十分自然,好似無意觸碰,但卻讓在場的朝臣們均是眼眶一縮,下意識的倒吸了一口涼氣。

他們倒不認為,這是天子假借曹化淳之手進行的威脅,而是想到了其他方面。

昨日隨同陝西捷報一同入宮的,還有陝西巡按陳琦瑜,陝西巡撫洪承疇以及三邊總督武之望的奏本。

依著這幾人的說辭,早在陝西民亂初露眉頭的時候,南直隸供應陝西的漕糧便是出現了"缺斤少兩"的現象。

待到府谷縣亂民王嘉胤揭竿起義,正式與朝廷對峙的時候,南直隸供應陝西邊軍的"漕糧"更是完全消失不見。

正因如此,手握整個陝西邊軍大權,坐鎮固原鎮的武之望才不得不對於陝西民亂"束手無策"。

其根本原因,便是因為軍隊賴以維持穩定的軍糧已然無法按時保證,他根本不敢率軍平亂,否則一旦邊軍譁變,其造成的危害根本不是王嘉胤及其麾下叛軍能比的。

南直隸作為大明的經濟命脈,一向享有極為特殊的地位,非但同樣有大軍駐紮,其稅收更是由南京戶部直接負責,並不上繳中樞。

兩百餘年的傳承下來,天高皇帝遠的南直隸早已被那些與國同休的勳貴們經營成一塊鐵板,就連朝廷也不太能夠插得上手。

萬曆年間,朝中皆以"老鄉"的關係結黨營私,惹得黨爭四起,其中尤以"東林黨"最為出名。

不同於用"老鄉"作為紐帶的鄉黨,"東林黨"則是以師生情誼大肆擴張,而作為其存身根本的"東林書院"便是坐落於南直隸的蘇州府。

換句話說,南直隸除了是勳貴們的天下,還是那些黯然離京的"東林君子"的老巢,更是所有富可敵國的商人們的大本營。

揚州鹽商,淮安糧商,蘇州織造商...

這些商人的背後,則是遍佈整個大明朝,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及令人咂舌的財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