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8章 風將起(上)

乾清宮。

晌午已過,已然脫去了沉重冕服的天子表情陰鬱的立於窗柩旁,微皺著眉頭,盯著空中飄零而下的雪花,遲遲不一語。

不遠處,司禮監秉筆王承恩自小太監的手中接過一杯熱茗,將其小心翼翼的放到了天子的桌案之上,不敢出半點聲音。

他知曉天子的心情不好,畢竟在剛剛的那場大朝會上,那些風聞奏事的御史言官們仗著太祖賜予的特權,於殿中疾言厲色,揮斥方遒,勸諫天子應當"親賢臣,遠小人"。

如此直白的話語,不僅僅是將幾位閣老及六部九卿們直接定性為"奸臣",還將天子置於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

為此,儘管幾位閣臣及六部堂官們礙於身份,不好親自下場反駁,但仍有不少"忠於"天子的官員主動站了出來,意正言辭的駁斥這些人近乎於荒誕的言論。

在王承恩看來,剛剛那等群情激昂的場景,只怕是比起萬曆年間的"黨爭"也毫不遜色了。

"朕得罪的人不少吶.."

少許,天子清冷的聲音於暖閣中悠悠響起,引得沉默不語多時的司禮監秉筆一個激靈,趕忙小心翼翼的說道:"陛下這是哪裡的話..."

"朝中還是有明事理的大臣.."

言罷,王承恩便是自作主張的將案牘上的幾封奏本向前推了推,這些都是今日早些時候,由通政司遞進來的朝臣敬上的賀表。

雖然當下朝局混亂不堪,天子好似落於下風,但也不是所有官員都是"隨波逐流"之人,他們仍是堅定不移的站在天子這邊...

相對應的,宗室中也有幾位宗室藩王主動派人送上了賀表,其中便包括就藩於河南洛陽的福王及河南開封的周王。

更令人有些意想不到的是,就連就藩于山西大同,曾被天子整飭的代王府也是"不計前嫌"的送上了敬表。

剛剛在皇極殿的時候,這幾封由宗室藩王敬上而來的賀表可是驚掉了無數人的下巴,更讓那些終日將"刻薄宗室"掛在嘴邊的御史言官們啞口無言。

畢竟舉朝上下都知曉,天子剛剛繼位便是"以退為進",令囂張跋扈的福王拱手讓出了數量不菲的土地及銀兩。

而山西大同代王府的遭遇就更加讓人"同情",代王朱鼎渭直接被天子廢為了"庶人",由其長子襲爵。

唯一與天子沒有"間隙"的便是河南開封的周王府,但周王府在某種意義上又與其餘自國朝初年傳承至今的宗藩有所不同。

在一些野史雜聞中曾記載,成祖朱棣與初代周王乃是一幕同胞...

司禮監秉筆的小動作自是沒有瞞過朱由檢的眼睛,但他沒有多說什麼,轉而不置可否的問道:"事情查的如何了?"

聽得此話,始終沉默不語多時的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趕忙上前一步:"敢叫陛下知曉,已然請宮中的工匠們瞧過了,靖江宗室遞上來的玉佩確實為昔年朱任晟襲爵之時,宮中賜下的.."

"還有呢?"對於此等結果,朱由檢並沒有太過意外,畢竟在後世的時候,他便對這樁"靖江秘辛"有所耳聞。

每逢王朝末年,似這等"狸貓換太子"的荒誕戲碼便是層出不窮。

依著朱由檢那淺薄的記憶,只怕諸如此等性質的事情還不止靖江王府一家。

遠在湖廣武昌的"楚王府"也曾有過此等傳聞。

"因為現任魯王無嗣,故而其弟泰興王便終日以下一任魯王自居,於兗州無惡不做,於民間的風評很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