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章 除非……

有了這次“眼見為實”後陳隗就無話可說了。

確切的說不是“無話可說”,而是“語無倫次”或者也可以說是“惱羞成怒”!

“這不可能!”

“如何能有這樣的準頭?”

“這不過是運氣好罷了!”

……

但在沈兵反覆試了幾次都是這樣後,陳隗才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並閉上嘴。

新式投石機的射程和精度是可以調整的。

雖然精度依舊不高,但相比起之前人力拉扯的投石機卻要好太多了。

用現代物理學的知識來解釋。

人力投石機至少需要三十幾人同時拉扯。

而每個人所站的位置、每次拉扯力氣的大小、拉扯時間的快慢、還有方向等等。

這些都決定了每次射時炮索作用在炮梢上的力不一樣。

作用在炮梢上的力不一樣,就意味著石彈射出去的初也不可能一樣。

於是射程就時近時遠,十投九不中是常有的事。

甚至有時還可能有意外的危險。

最嚴重的就是力量太弱無法將石彈丟擲,石彈就會自上而下砸到自己人甚至是投石機本身。

使用配重就能很好的避免這些問題。

它的力是一定的,可預測、可計算的。

如果忽略空氣阻力、風、風向及形狀的影響,甚至可以算出它的落點。

於是就有了更高的精度。

這也堅定了楊端和改良投石機的決心。

於是三天後秦軍就造出了上千具新式投石機。

其實如果只是投石機的話,數萬人忙個幾天只怕都能有上萬具了。

但投石機攻城更重要的其實不是投石機,而是石彈。

如果按五分鐘射一枚石彈計算的話。

那麼上千具投石機只一個時辰就要射兩萬四千枚石彈。

一天就需要二十八萬枚石彈。

要知道這些石彈可不是隨便一個石塊就可以的。

為了能保證準頭它們還必須稱重並稍作打磨。

更重要的還是一旦開始攻城就必須晝夜不停全天候的進攻。

否則就有可能出現秦軍打、趙軍修,然後永無止盡永遠也攻不下城牆的局面。

所以秦軍大多兵力其實不是在製作投石機,而是在採石、製作並搬運石彈。

好在秦軍軍紀嚴明做事效率極高,三天時間已儲備下了數十萬枚石彈。

隨後楊端和就迫不及待的下達了攻城的命令。

上千輛投石機在鼓聲中一層層的趙長城前排開。

當然這些投石機全都距離趙長城百步之外。

這一來立於城頭上的龐煖就看不懂了。

“秦軍搞什麼名堂?”

“居然將投石機佈署在百步之外?”

部將許昌則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