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二章 見坑往下跳

戰事果然就像沈兵想的那樣。

李牧的北地精騎四處出擊,時而進攻臨漳時而進攻安陽。

這長城原本便屬趙國,李牧等人對其十分熟悉,附近地形自然也不陌生。

所以騎兵總是突然出現在長城的薄弱處起猛烈的攻擊然後在秦軍組織防禦前又消失。

沈兵有種錯覺,他覺得趙軍幾次足以攻破長城,但他們卻沒有這麼做。

後來沈兵才知道這並不是錯覺,李牧是有意這麼做的。

就連李牧的部將對此都大惑不解。

“將軍!”

“為何我們不攻破長城使秦軍兩面受敵?”

“卻要在北面與其糾纏?”

李牧看了看正在攻城的兵士,不答反問道

“你可知,若我等突破長城會面臨什麼局面?”

部將想了想,就搖頭回道

“屬下不知。”

如果他知道就不會這麼問了。

李牧一字一句緩緩回答

“我等不過五千精騎,而秦軍在長城卻有數萬人。”

“若我軍突破長城進入南面,則主力必須堅守某段長城以保聯絡。”

“而我軍若以主力固守長城與秦軍數萬步卒死戰……”

“即便最終勝了又能如何?”

部將聞言不由對李牧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話說的的確是。

騎兵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其機動性。

如果因為一部騎兵突入到長城另一面而不得不固守某段長城……

就會逼得所有騎兵放棄機動性集中在一處駐防。

那時五千精騎就算能以一擋百勝了秦軍只怕也是慘勝。

還不如現在這樣,這裡打一下那裡打一下。

讓秦軍東奔西跑感覺處處是危機卻又找不到趙軍主力,只有被動挨打。

這不僅是在消耗秦軍有生力量,更是在消磨秦軍計程車氣和作戰意志。

等後續趙步兵一到,秦軍便再無幸理了。

不得不說李牧對形勢的把握十分到位。

此時的秦軍已瀰漫著一種沮喪、失敗的氣氛。

這種被趙軍像貓耍耗子似的感覺並不好受。

時而增援那裡時而又增援這裡。

有時還未到達目的地便得到趙軍已撤走的情報,於是連敵人都沒見著便無功而返。

如果一次兩次便也罷了。

幾日來每支部隊少說這樣往來奔走十餘趟。

有時以為反正白跑一趟便索性不增援,不想趙軍又起猛攻導致損失慘重。

軍情緊急時便連炮師都免不了這奔波之苦……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