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六章 樣式

沈兵這邊馬上就著手傳授水車的製作方法。

此時王翦之前的安排倒是起了作用。

比如那郡守、郡尉、裡典之流,一個個紛擁上來學習取經。

當然還有記錄的主薄。

只不過對像由許應變成了沈兵。

“工師,這水車可有製作樣式?”

“工師,改日我帶幾名工匠來,你可否傳授水車製法?”

“工師,我安排幾名工匠拜你為師可好?”

還有幾個更狠的

“工師,據聞你尚未娶妻。我家正有一女待嫁,不知工師意下如何?”

“我家也有一女……”

……

這都什麼跟什麼啊?

我沈兵是那樣的人嗎?

會假公濟私攀龍附鳳嗎?

不過如果是美女的話,那就可以考慮一下。

製作樣式當然是要有的,所謂的樣式也就是圖紙。

秦國在樣式統一上可以說是喪心病狂,什麼都要求格式化生產。

甚至就連農業耕地都有諸多要求,比如行距多少、種田方法等。

沈兵認為這有一定道理。

這一方面是對農具、生產等進行標準化方便管理和運輸。

別一方面則是古時底層百姓技術水平確切的說是平均技術水平太低。

如果不統一制式和行為很容易出現混亂和浪費。

比如一些不懂種田的百姓耕地總是行距太密。

再比如農具尤其是犁與行距不配等等。

秦國便用法律將這些格式化、制度化由上到下整合技術……

先讓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擅鑽研的人比如許應及其弟子,在實驗田裡種田找到他們認為最適合的行距、株距、種植方法等。

確定下來後就將這些定為法律下傳。

百姓可以不知道種田的技術,但卻不能不懂法,否則就受罰。

雖然這其中同樣會出現一些浪費。

比如肥沃的良田原本可以種得更密或無需休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地制宜。

但在百姓平均素質低下的秦時百姓無法因地制宜,乾脆用一種模式搞一刀切。

這反而會使糧食產量達到最大化,國家稅收因此也增多。

這也是郡尉、郡守等第一時間就向沈兵要水車“樣式”的原因。

秦國這樣式要細緻到長多少寬多少,甚至部件都需要格式。

這就讓沈兵為難了。

因為水車這東西不因地制宜不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