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購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經拿著那兩捲紙卻是找上了雲畋。

這其實不能說巧而是必然。

因為雲畋正是做米糧生意的……這是白圭留下的傳統,也就是所謂“欲長錢,取下谷”的經營策略。

白圭認為,“下谷”等生活必需品,雖然利潤較低,但是消費彈性小、成交量大、以多取勝,一樣可以獲取大利。

這也就是現代“薄利多銷”的經營理論。

於是白圭毅然選擇了農產品、農村手工業原料和產品的大宗貿易為主要經營方向。

之後他幾乎壟斷了這一行業,賺下的家業比那些用珠寶暴利還要多得多。

雲畋是白圭的弟子,當然也是守著白圭的這套理論。

又因為他經商的確是“薄利多銷”,所以才會受到百姓信賴被稱作“良商”。

而名聲好反過來又使百姓願意與雲畋做生意,於是便越做越火。

現代人如果會知道這些經商理論似乎不奇怪,但是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有一批商人知道這麼做,那就是相當有遠見了。

因為雲畋名聲在外,擔心上當被騙的經才一找就找到了雲畋。

接待經的倒不是雲畋,而是雲畋旗下的盛田米鋪。

經鼓起勇氣將兩捲紙遞了上去,戰戰兢的問夥計

“小哥你看,這物事可能換米?”

老實巴交的經可不敢問能換多少米,他只希望能換到米。

夥計接過紙展了開來,看了半天也沒看出這是什麼,於是就將它交給了掌櫃。

掌櫃初時以為這是赫蹏。(讀音hètí。古時生產蠶繭時的副產品,可用於書寫但價格昂貴)

但認真一看卻又不是。

對於這種新鮮物事商人總是足夠敏感,於是問了經幾句便拿著紙飛奔支找雲畋。

雲畋一看這東西也頗感興趣像絲織又不像絲織,質地均勻平整光滑,於是好奇的問

“可有問他此物是如何製得?”

“又有何作用?”

“欲換多少米糧?”

掌櫃回答

“卻是一問三不知。”

“只問能換多少米糧!”

這不只是經老實巴交,而是他對此物能換糧食毫無信心。

雲畋雖不知這東西的作用,但覺得有些像赫蹏,一時興起就提筆在紙上寫了幾個字。

一寫之下便大吃一驚

“此物書寫著色卻要比絲帛、赫蹏還要清晰。”

“且黑墨還不會透背,卻是便於書寫的好物事!”

下一秒雲畋就看到了這其中的商機,暗道

“這要是能大量收購此物乃至獲得此物的製法……”

想到這雲畋也就不再遲疑,當下道

“快,去把那藝人請來。”

掌櫃應了聲就派出馬車去把經接來。

雲畋卻在房裡焦急的來回走著,他剛讓掌櫃出去心下就後悔了,早知道就應該自己去一趟……若是讓別人搶了先豈不錯失良機?

等了一會兒掌櫃就帶著經上來,雲畋趕忙迎了上去

“老丈,此物你是如何得來?”

經一下就被雲畋這樣子給嚇住了,他原本想實話實說,但轉念一想

“校尉再三交代制盔一事不可對外宣揚。”

“這物事想來也與制盔有關,又哪裡是我等小民可以隨意討論的?”

“這雲畋雖是得罪不得,但那秦軍校尉又豈是好惹的主?”

“一不小心因此丟了性命豈不冤枉。”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