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八十一章 拍竿

楚兩千水軍懟上了三千黑甲軍。

如果僅從兵力看兩者相差不多,尤其楚國這兩千水軍還只是主力一部,他們只需堅持上一段時間就會有援兵來救。

但戰場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度。

如果到戰鬥結束援兵還沒有投入戰場,那這些援兵就相當於沒有。

所以這不是項燕決策問題。

項燕第一時間就將用於策應的兩千水軍調往南面增援。

然而,這兩千水軍卻是逆流而上且戰場還有九里之遙,增援戰場少說也要半個時辰。

半個時辰趕赴增援原本也沒什麼問題。

因為按常理說楚軍至少能撐住半個時辰,畢竟秦水軍才不過訓練月餘而楚水軍都是老兵。

然而戰場的慘烈及快卻不是項燕所能想像的

秦楚兩水軍卜一接觸便高下立判。

兩軍都是以方陣迎敵,雙方戰船各自從彼此間隙中穿插進敵戰船之間。

這情況通常是敵我雙方都對己方戰鬥力有信心希望戰決,因為這樣能與敵人戰船充分接觸。

從楚軍角度來說,他們的作戰任務是阻擊秦援軍。

楚將的猜想是這援軍兵力不會太多。

再加上楚軍又自以為是以有備打不備,於是楚軍當然對自己的戰鬥力有信心。

至於秦軍,那就不用說了……他們的信心是建立在裝備和識破敵人計謀的基礎上。

不過沈兵心下還是有些不安。

畢竟這是黑甲軍的第一次實戰。

車輪戰船能否起到預期的作用?

魏國降兵計程車氣及戰鬥力能否撐起這場仗?

藤甲在實戰中是否會出問題?

所有這些都是未知之數。

不過在雙方戰船接觸後,沈兵一顆懸著的心就放下了一半。

秦軍戰船劈頭蓋腦的就是對楚軍一通亂箭,只打得楚軍一陣慘叫……

這並不是說楚軍不會放箭。

事實上兩軍戰船一樣都是一艘載二十五人。

問題在於兩軍的作戰人數不同。

正如之前所言,楚軍戰船需要十五人操控另十人作戰,而秦軍戰船卻只需九人操控另十六人作戰。

這一來秦軍射出的箭矢就要比楚軍密集得多。

更重要的還是秦黑甲軍人人身著藤甲船舷處還掛著大面藤盾做掩護。

於是楚軍射來的箭矢幾乎沒有傷害,要麼釘在藤盾上要麼就被藤甲擋著。

秦軍射出的箭矢卻並非如此……

楚軍必須要有幾人在船舷一側划槳,這些劃漿的楚軍因為要有划水的動作所以不便在一側加上護盾,其只能加上頭盔、披膊增強防護。

這在冷兵器時代十分常見,就是加強沒有躲避能力的兵士的防護。

比如車兵的馭手也是如此,馭手在作戰時因為要駕車所以無法格擋也無法躲避。

於是馭手就有披膊和盔甲,另外披膊上還加了馬蹄形鎖釦。

所謂的鎖釦就是在甲片上凸出一塊金屬,這樣會使披膊凹凸不平,戟鋒或是箭矢攻擊不易穿透。

這防護可以說是步兵裡最全面的。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