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七十二章 敵人

楊端和回到自己營地後,一邊繼續著手推廣水車舂米,另一邊又向嬴政飛鴿傳訊說公子扶蘇已至云云。

楊端和原以為只需要說一聲就成了,卻沒想到嬴政還想知道詳情。

因為楊端和不久就收到嬴政的回信,信中問

“公子可有與扶蘇爭辯過?”

“可有分出勝負?”

嬴政十分了解扶蘇的性格,當然知道扶蘇不喜像沈兵這樣擅長東征西討的武將,尤其沈兵還動不動就水淹或是殺敵多少多少。

所以,把扶蘇派到沈兵身邊那是免不了會有摩擦。

嬴政希望的就是沈兵能治一治這扶蘇,另一方面也想讓扶蘇跟著軍隊看一看,也好更快長大成人。

這也是嬴政一直不立扶蘇為太子的主要原因。

嬴政其實早就把將來寄託在扶蘇身上了。

因為“扶蘇”就是枝葉茂盛的意思,嬴政給扶蘇起這名就意指希望扶蘇能傳宗接代將自己的血脈流傳更廣、更久。

只是扶蘇那性格及思想一直讓嬴政有些不放心。

這其實並不奇怪,若是像扶蘇這樣片面的講仁義,哪天說不準就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以仁義之名輕輕鬆鬆的讓出去了。

或者像宋襄公那樣拱手送給敵人。

這如何又能讓嬴政放心?

所以嬴政心下一直都在猶豫。

但將扶蘇派到北地做蒙恬的監軍讓扶蘇歷練卻又是正確的,因為這的確讓扶蘇成長為一名又有仁心又剛毅果敢的合格的繼承人。

嬴政臨死前也讓下旨讓扶蘇回來送葬,這也就是讓扶蘇繼位的意思。

奈何趙高與李斯兩人串謀,暗自改了詔書賜死扶蘇……結果就是胡亥繼位。

所以,嬴政其實一直都有培養扶蘇的心。

但很顯的是,他自己知道怎麼做大王卻教不出一個大王……會做不一定會教。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嬴政暫時還沒找到一個更好、更合適的老師。

直到在大梁之戰時因為是否要“水淹大梁”沈兵辯服了淳于越之後,嬴政才有了人選。

嬴政這麼考慮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若要給扶蘇找個新老師,要麼就把淳于越殺了,要麼就得有個人辯得過淳于越。

否則……這個新老師在面對淳于越甚至扶蘇時都一次又一次敗下陣來,又如何能讓扶蘇心服?

若扶蘇不服,又如何能學到東西甚或有所轉變?

而要殺淳于越沒有藉口,能辯得過淳于越的這世上幾乎沒有……

這就是嬴政的苦惱之處。

好在沈兵那一辯讓嬴政看到了希望。

嬴政本還道此事來日方長,那沈兵成日在前線帶兵作戰九死一生,將扶蘇派到沈兵身旁只怕有危險,於是就暫且放在一邊……史上嬴政將扶蘇派到蒙恬身邊也是在蒙恬打敗匈奴構築長城時,此時自是沒有多少危險。

但在扶蘇力勸嬴政休兵止戈後,嬴政就再也忍不住了,也不管危險不危險,一咬牙就把扶蘇給派了上去……嬴政本打算統一中原之後再這麼做的。

因此,嬴政當然想知道沈兵是否與扶蘇辯過是否分出勝負。

若是沈兵輸了,那麼不用想,就不夠格成為扶蘇的新老師,嬴政會馬上把扶蘇調回去。

若沈兵嬴了……那麼扶蘇就繼續這麼待著了。

楊端和之前沒領會嬴政這深意,一看嬴政那回信就“哦”了一聲,一拍自己的腦袋,暗道

“我莫不是成天想著滅楚已糊塗了?大王這點心思都沒看出來!”

“居然還傻到略過重點不說,需待大王問……”

於是不敢遲疑,當下便努力回憶著沈兵及扶蘇之間的辯駁,然後一五一十的寫下用信鴿送去。

這要是在之前,用信鴿送這許多內容是不可能做到的,或者需要許多隻信鴿才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