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八十六章 議和

楚王啟這話是有深意的。

楚王啟曾經位至秦國的相邦,自然知道這其中的重點。

沈兵那邊的確重要,但那只是其中之一。

比如沈兵作證讓嬴政知道楚王啟從陳城造反起就是計,楚王啟從始至終沒有背叛過嬴政……雖然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這其中楚王啟也掙扎過,只是掙扎之後現不可能而已。

但楚王啟依舊可以這麼說,這其中的掙扎只需要解釋成“勸說項燕及各貴族”的過程就可以了。

於是楚王啟就能獲得嬴政的信任,甚至楚王啟還是大功一件,嬴政想殺他都沒借口。

但這些僅僅只是個開端。

之後就像項燕說的,楚王啟是王室血脈,秦王又豈能容楚王啟擁兵十萬據守江東?

所以楚王啟想活命只能靠項燕。

只有項燕在江東建起了足夠強大的防禦,且項燕還自始自終忠於他楚王啟而不是降了之後就轉向秦國……

這麼一來江東對秦才是一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於是江東才會是另一個安陵城,楚王啟才有可能活命。

項燕也明白這些,當下就向楚王啟表明了忠心,這讓楚王啟放心了些。

接著,楚王啟就暗中派使者去壽春交涉。

這使者表面上是與楊端和談判討論休戰的,但實際上卻是去暗中尋沈兵的。

來出使的卻是項燕的兒子項梁……項梁是楚國將軍,原本身為一名將軍是不適合出使。

這倒不是因為擔心被殺,戰國雖是無所不用其極,但“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規矩還是有的。

問題是這時的國家很擅長“軟禁”,也就是來了就不讓你走,沒殺就不算壞了規矩,於是楚國就少了一名大將。

但楚王啟和項燕這也是沒辦法。

因為這使者是要知道內情且偷偷去見沈兵並與之商議降秦一事,這事要是透露出去就非同小可。

於是只能派項梁這有勇有謀的自己人去才放心。

項梁與楊端和之間談了什麼,沈兵就不去關心了。

這些事都是些門面上的問題,國與國之間講的是利益,不可能談出什麼來的。

甚至沈兵已經猜到楚國這時派使者來的原因了……在這點上,而且還是派出項梁這重量級人物,那不是楚王啟妥協了還能有啥?

沈兵猜的沒錯,項梁在與楊端和談停戰的問題時也是有一茬沒一茬的,最後直接問楊端和

“為何不見沈副將?”

楊端和有些不解

“項將軍為何要見沈副將?”

項梁“哦”了一聲,回答

“無它,不過是久聞其名想見見本人而已。”

楊端和一想就明白了……這項梁當初在陳城偷襲大梁軍卻被大梁軍打得大敗,此番定是想看看打敗他的沈兵了。

一念至此,楊端和就對親衛說道

“去把沈副將喚來。”

項梁趕忙阻止道

“且慢……還是我親自登門拜訪!”

楊端和點頭回道

“也好。”

項梁走進沈兵的帳蓬時,沈兵正對扶蘇講解淮北田地的分配。

此時屯田時間已過,再往後來降的楚民便要種五菜了。

不過種五菜也不見得要餓肚子,五菜收成時就可以和屯田種糧的交換糧食。

於是楚民集中地便需要一個集市,另外還要規劃舂米水車、排水系統等等,差不多就是新建一座城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