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國亡

如果說真有什麼是不需要沈兵操心的,那就是治安了。

這方面全部按秦律來,犯什麼錯治什麼罪,該罰的罰該上刑的上刑。

這些甚至可以說連沈兵都無法扞動……那可是秦律,不按秦律實施的另一個意思就是要造反了。

沈兵想要自立沒錯,但卻沒想造反此時也不是時候。

所做的這些,沈兵都不是一拍腦袋拿的主意,而是按現代華夏展經濟的模式來的。

“想致富先修路”這是展交通,另外還有水、電等基礎設施,只有這些基礎設施完善了才有開設工廠、招商引資的條件。

“教育從娃娃抓起”是展教育。

只有教育跟上了,才能為工廠提供大量的合格的勞動力。

如果教育跟不上工業化程序,那大量的人口不僅無法成為勞動力反而還會成為一張張吃飯的嘴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與華夏人口差不多的阿三就是這情況。

“嚴打”是抓治安。

只有治安好了外資才會放心的在這裡設廠並把資金轉移過來,否則幹個幾十年一次搶劫就付之一炬,誰還敢投資?

同時治安及生存環境的改善還有利於吸引人才。

在這基礎上實施改革開放的政策並將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展工業……不過區區數十年,全球規模最大的工業國就出現了。

有這麼好的成功經驗,沈兵當然知道利用。

於是展北地經濟時幾乎就是照搬。

如果說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華夏是在一窮二白、技術落後的基礎上,只能用招商引資的方式引進技術。

北地雖說是一窮二白,但有沈兵在就絕不能說是“技術落後”。

甚至不僅不是“技術落後”,北地的技術應該是比其它地區先進好幾級。

再加上北地又有中原的支援且地方也小,於是度可能要比華夏快得多。

展情況果然像沈兵想的那樣。

初時度還比較慢,沈兵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許多百姓還有疑慮……百姓大多祖祖輩輩都守著一畝三分地,從沒有經過商,而現在要把晉爵換來的房舍和土地抵押出去經商,總覺得不塌實。

但數十萬人裡總有幾個大膽的,於是就有幾人這麼做了。

整個程式都是在蒼等工匠的指導下完成的,然後才一個多月就織出布來售賣並盈利……

其它人一計算利潤,乖乖不得了,只需要四、五個月的時間就能收回成本。

於是後來者紛紛跟進,最後都到了人滿為患的地步。

但沈兵也知道不能有太多人加入同一行,於是後面的稽核資格就越來越嚴、抵押貸款也越來越難……這其實就是一種調控。

不過當然還有其它的經營渠道。

舂米作坊和磨坊很快就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

然後拉麵店、水餃店接踵而至……

這個其實也是工業展的一個特點。

一座城市或地區若處於農業狀態的話,這種飲食店數量很少。

原因是家家戶戶都自給自足且生活緊張要精打細算,不會有人願意到飲食店消費也消費不起。

所以古時酒家都是針對過路旅客,也就是住宿和吃飯一體的。

客人一進來,小二都會習慣性的說上一句

“客官,您是住店呢,還是打尖哪?”

而像九原、雲中兩郡這塞外城池,基本不會有旅客經過,於是對酒家幾乎沒有需求。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