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五十一章 左右為難

沈兵兩側分立兩排將領。

左邊是魏呴領著的步卒,右邊是王賁領的騎軍。

沈兵將嬴政的命令一說,下面便鴉雀無聲了。

如果說在此之前,大梁軍和神武軍因為對匈奴不瞭解於是信心十足的話,此時打過幾場仗就越顯得謹慎,儘管這幾場仗都是勝仗而且還是大勝。

這其實是新兵與老兵的區別。

新兵是“外行看熱鬧”,打了幾場勝仗後就不知道自己在哪了,於是想當然的就以為匈奴算得了什麼?九原一戰只萬餘北地軍就能大破數萬匈奴連其單于都被斬於馬下……這打單于的兒子又有什麼好難的?

再加上還有楊端和的十萬精兵,那對陣數十萬匈奴還不是手到擒來?

但像王賁及魏呴這樣的內行卻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魏呴是因為老沉穩重,思想上更能客觀分析敵我利弊。

而王賁則是因神武軍一直在追求與匈奴同樣的騎射本領,於是越學越覺得匈奴不簡單。

沉默了好一會兒,沈兵才問了聲

“你等有何想法?

剺站了出來,說道

“將軍,皇上只下令我等北上,可北上進軍何處?”

“匈奴居無定所,不若中原有若干城池無法移動。”

“他若是得知我軍北進而退走,我等又去何方找尋?”

剺深知遊牧民族的習性,所以寥寥數語就說到重點。

匈奴那所謂的什麼單于庭,說到底也就是搭起幾個帳蓬,頂多就是在周圍圈起幾道木柵欄以防有敵騎偷襲。

別說秦軍進攻時他們會轉移了,就算秦軍不進攻他們也會經常遷徒……這片地區的草吃得差不多了,他們得換一片區域放牧,否則這麼多的牛、羊、馬吃什麼去?

另外還有氣候冷暖的問題,以及戰略重心的問題等,甚至一個心情不好就換個地方也可能。

有時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刻會在什麼地方,秦軍又如何能知道?

如果連敵人在哪都不知道,又談何“剿滅”?

王賁緊接著說道

“據聞陰山以北地域開闊皆是草原及沙漠適合匈奴騎軍作戰。”

“我軍若是深入匈奴腹地作戰,只怕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王賁說的也沒錯。

沈兵之所以能在北地屢戰屢勝,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九原及雲中兩郡城池的依託。

比如九原之戰沈兵就用五千新兵守雲中郡並以雲中郡為補給基地。

否則,如果讓神武軍及大梁軍也像匈奴一樣在草原紮營……只怕不出幾日就會被匈奴給偷襲得不成樣子了。

魏呴則說道

“我軍對匈奴地形不熟,到時只怕連補給都無法尋到我軍主力,又如何能戰而勝之?”

這當然也是個問題。

如果是在中原,兩支部隊互相尋找還是比較容易的,一封信過去告知對方在某城以北多少多少裡,差不多就知道在哪了。

但是在一望無垠的草原和沙漠,又不像現代可以定位或是東經、北緯多少多少度,如何能確定友軍在哪個方位?

不知友軍在哪個方位後續如何補給如何增援?

所以嬴政那是完全搞不清狀況,只是一拍腦袋聽信了那什麼“亡秦者胡也”,就不分青紅皂白的下令北擊匈奴。

這一仗根本沒法打,就算像史上的蒙恬一樣有三十萬軍隊也是如此……三十萬軍隊丟到北面2oo萬平方公里的蒙古高原裡就是蒼海一粟。

最終蒙恬還不是北上瞎折騰一陣然後就回來修長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