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六十八章 偷襲

陰山,自古以來都被視為北方遊牧民族與南方農耕民族的分界線。

古人詩句寫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渡陰山”。

這陰山說的就是河套以北的陰山山脈。

旦凡北方遊牧民族強了,就會渡過陰山南下入侵中原。

若中原強大了,便會將匈奴趕回去甚至過陰山北擊匈奴。

此時沈兵卻沒想渡過陰山北擊匈奴……

冒頓一直擔心的就是這個,但實際操作起來,卻不需要如此勞師動眾。

探子探到匈奴礦洞的位置就好辦了。

沈兵派出一支百人隊爬上陰山佔領制高點……北坡的確更為陡峭

,但陡峭也只是大軍和補給無法翻越,並不代表步卒上不去。

何況秦軍還有個東西叫索箭,用三弓床弩射的索箭。

所以不管面前有多陡峭甚至是懸崖,在索箭和繩索的幫助下秦軍都能輕鬆上山……

這其中還多虧了陰山南面的樹木。

陰山南面因為雨水較足光照充分,所以多樹木。

北面則因雨水光照皆少,所以只有植被和灌木。

於是南北兩面植物差別較大。

因為南面有樹木,於是索箭就可以被很好的利用瞄準一顆樹,嗖的射出索箭,其上的倒勾便會牽牽的將樹木勾住。

有了繩索要爬上去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實在沒有樹的懸崖也沒關係,三弓床弩也一樣能解決。

只不過用的就是鐵弩箭,朝懸崖上“嗖”的射出一枝,鐵弩箭就狠狠的插進石頭中,再“嗖”的一枝……

宋朝就用這種戰術攻城。

他們將一排鐵弩箭射向敵人的城牆,鐵弩箭插在城牆上就形成一階梯,然後兵士就可以沿著這鐵階梯快爬上城頭。

再往上若是三弓床弩上不去的地方,也沒關係,還有供單人弩箭射的小索箭。

繩子上前後讓一個擅長攀爬的兵士先上去,然後往將繩梯拉上去固定牢,其它人就可以拾梯而上了。

這一百人爬上制高點後並沒有立刻行動。

他們在山頂依地形構築工事,用石頭、用原木,在險要的地方建起城寨。

這倒不用擔心被匈奴現。

沈兵估算過距離,佔領的制高點距匈奴的礦洞少說有兩公里。

且秦兵制作工事時十分小心,原木通常是在這邊加工好之後再運上去。

至於原木、補給等怎麼上去……

在山頂架起一個個滑輪就可以了,山下補給裝好,山上繩索一拉,東西就上去了。

確切的說其實是分幾段運的。

原因是一千多米的海拔有些遠,一次就運上去不太現實,所以中間憑地形設了幾個中繼點,補給一層層的往上運。

食物、弩箭等很快就堆滿了城寨的倉庫,接著就是被拆分的三弓床弩及投石機……原木狀態一樣樣運上去,然後在山上組裝。

佔領了制高點就大局已定了。

沈兵很清楚,對於山地而言制高點就意味著一切,尤其秦軍手裡還有強弩。

接著秦軍又上去兩百人,以制高點為掩護往礦洞方向推進幾百步,同樣依地形建兩座可以互相實施火力掩護的城寨。

前後一共用了十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