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七十六章 野人

有句話叫“萬事開頭難”。

雖說西套的側重點已經定下,但依舊要一步步經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繁華起來。

沈兵先要做的就是以牧養耕修築水利,爭取在明年開春時就能在西套屯田解決西套糧食自給問題。

其實沈兵不只是在西套如此經營,而是經河西走廊一路往西域都是以西套的模式展服務業。

試想,自西套穿過河西走廊到敦煌約有兩千裡。

若商隊以每日五十里計算……雖然商隊使用馬車運貨,且運的貨也是質輕的絲綢布匹,但河西走廊道路不平是以度不快,至少需一個多月才能橫穿而過。

道路不平是之前長期生活在這裡的月氏的鍋,月氏此時還是遊牧民族……之所以說“此時”,是因其西遷之後就轉變為農耕為主。

遊牧民族自然不會修路,而是騎馬騎得多了自然就有路。

這些路或許適合騎馬,卻不適合運輸的馬車行走。

且這還只是穿過河西走廊沒有到達西域,其間還要穿過乾旱帶甚至沙漠。

一支商隊若攜帶兩個月甚至三個月的糧食橫穿河西走廊前往西域經商,那麼他們還能帶多少絲綢?

這其間還要冒著被劫掠、糧食不足、水源不足、馬匹不足、車輛損壞等風險。

是以商隊一考慮這些,便是有極高的利潤也同樣會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若商隊望而卻步,那麼這條絲綢之路便永遠也無法繁華當然也無法得到展。

為了保護商隊的安全同時也為減少商隊成本增加其利潤,沈兵打算往西域方向每五百里就設一個點。

事實上李巖的部隊已經這麼做了。

其所領的五萬兵士自五原起就每五百里留下千人設一城寨。

當然,並不是嚴格的五百里。

而是大概五百里距離尋找一有水源有適合屯田且利於防守的位置建寨。

之後留守部隊就有兩個任務

一是的負責清剿流匪及來不急撤走的匈奴。

二是修築水利準備屯田。

完成這兩個任務之後城寨周圍就是安全地域,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追逐利益的商人自然而然的就會在城寨附近開設客棧。

有了客棧,前往西域的商隊就只需要攜帶十餘天的補給……每十天就可以到沿途客棧補給一次,而且還可以得到官兵的保護。

這就成級數的降低商隊經商的成本及風險。

當然,這其中還需要沈兵開個頭。

因為這很可能會出現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商隊經商和沿途客棧是互贏共存的關係。

沒有沿途客棧商隊經商成本高風險大,於是商隊就少。

商隊少又會反過來使沿途客棧因為無利可圖而不敢開設太多……

於是就形成一個惡性迴圈兩者的展都受限。

要打破這個惡性迴圈,就是沈兵以北地商人的身份在各城寨先行開設客棧以保證商隊的補給。

商隊有利可圖於是就會越來越多,商隊一多,沿途的客棧也會跟著增多。

這就形成一種良性迴圈,也就是沈兵所說的引導和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