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七十九章 交集

人家匈奴和月氏至少都是皮甲吧,還有少數有青銅甲,而且個個都騎著馬。

反觀秦軍,藤甲是什麼鬼?

就是用山上採的老藤編的盔甲,這也能作為裝備嗎?

而且大多是步兵,還以種地為生。

所以當然沒有匈奴沒有月氏厲害啊!

沈兵只能在風中零落……他從沒想到自己會被“野人”鄙視。

不過管他呢,反正跟這些野人也沒什麼交集,被鄙視就被鄙視吧!

沈兵狠狠的咬了一口蔥油餅,以此來安慰自己受傷的心靈。

然而,讓沈兵沒想到的是,秦軍與這些“野人”並非沒有交集。

這天沈兵指揮第二批羊群進駐,第三批羊群進入河西走廊。

羊的繁殖規律是這樣的

母羊大概兩年三胎、三年五胎,一胎兩到四隻。

而小羊長成需要六到八個月的時間。

在牧草充足的情況下五千只羊大概夠一千人生存……在匈奴人手裡甚至可以養活更多人,因為他們可以充分利用羊奶,知道怎麼接生如何保護以提高羊的成活率,甚至還知道該吃什麼羊才能保持更好的迴圈。

比如吃公羊儘量保留母羊就能保證產羊量,這也是匈奴人的羊群往往母羊比例更多,每天都有喝不完的羊奶的原因。

秦人在養殖水平上的不足則可以透過屯田種菜補充,再加上還有糧食不只是用羊充飢……就完全可以將羊越養越多了。

於是以西套為起點,經河西走廊再設四個點的話,就需要兩萬多頭羊才能保證一千人的城寨持續展。

沈兵的打算是這樣的。

靠近西套這一頭就由北地大批購羊往河西走廊趕。

靠近西域那一頭因為路途過於遙遠將羊趕去不現實,就運去絲綢、布匹與西域或當地百姓交換,尤其越往西域方向需要的就不只是羊,還有駱駝、馬匹等牲畜,就更需要更靈活的方式視情況而定。

不久沈兵就現這似乎不需要太過操心。

因為此時剺一行人已經趕到西域並找到了他的族人。

剺的族人也是過著遊牧的生活,他們的生存方式就是手中有大批的牛羊並放牧……雖然這其間被匈奴搶了許多,但牛羊對於遊牧民族來說就是根本,他們總會想辦法再集蓄起來。

比如一段時間省吃儉用或者依靠打獵補充讓羊群儘可能多的繁殖。

否則要是羊吃光了又沒有多餘的財富,那就只能等著餓死了。

剺和他的族人以至西域許多要來投奔北地的牧民,他們就是帶著大批的牛羊穿過河西走廊……

正好河西走廊的點需要牛羊,那還來來回回的做什麼呢?

於是要麼寫下欠條,要麼給銀票,要麼就用絲綢換……不管選什麼方式,直接把牛羊留在北地所設的城寨中就行。

其中欠條就是欠某人多少多少隻羊,然後到北地就如數還他。

銀票就是按價值計算可以去錢莊兌換。

這兩種方式都比較少人使用,因為牧民還不習慣使用銀票,他們不相信就是幾張紙就能換得了錢,甚至都不知道錢是什麼。

同時他們對欠條也不放心。

所以很多人希望選擇用絲綢和布匹兌換,能拿到實物總是更好。

他們不知道的是,用絲綢和布匹兌換其實是最糟的選擇。

因為絲綢和布匹只有在西域才值錢,他們要是在西域以高價格兌換然後再把這些東西帶到北地來……那財富就瞬間縮水數十倍。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