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一十四章 線式戰術

將神武軍訓練成火槍兵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他們本身是騎軍而且還是精銳騎軍。

火槍兵如果單純作為步兵訓練的話,不可避免的會存在機動度慢的問題。

但如果將火槍兵與騎兵相結合,就會同時擁有騎兵的機動性和火槍兵的戰鬥力。

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此時的火繩槍幾乎無法在馬匹上操作,尤其是填充彈藥。

但這不算什麼大問題,他們可以趕到戰場然後像步兵一樣下馬作戰。

這類兵種,在18世紀火繩槍出現時被稱為“龍騎兵”。

沈兵為此還不得不明一個簡易馬樁……它其實就是一個頂部有個鎖釦的鐵製長釘,騎兵隨身攜帶,到達目的地準備步戰時就將這長釘扎入土裡,將韁繩往鎖釦裡一套,馬匹就不會亂跑了。

於是神武軍就成了上馬是騎兵,下馬就是火槍兵的特殊兵種。

火槍方面的訓練,沈兵基本是按照18世紀末期的線式戰術也就是所謂的“排隊槍斃”。

這種戰術看起來傻交戰雙方在鼓點和橫笛的節奏下,排著整齊而密集的隊形互相接近,然後一聲令下朝對方開火,接著各自被殺傷直到一方崩潰為止。

但其實這是滑膛槍時代無奈的選擇步槍的精度太差了,如果步兵分散開朝多個目標開火,那基本無法命中。

於是只能排成密集的隊形就像射箭一樣打擊成片的彈丸,依靠數量形成規模擊倒對方。

此時沈兵制出的火繩槍,其精度和威力甚至都比不上線式戰術時代的滑膛槍,所以也只能依靠這種方法作戰。

沈兵以一百人為單位將部隊分為兩排。

線式戰術時代大多國家都分為三排,只有英國分為兩排。

之所以分三排,是為了第一時間有更多的槍支揮作用然後能先制人,這在戰場上往往能第一時間就壓著敵人打使其處於下風。

原因很簡單,在兵力相同的情況下,如果一開始就有更多的火力揮作用使對方傷亡更多,那麼敵人的火力就會因為傷亡而減少,於是就會越來越越少形成惡性迴圈。

但其實三排一直都不科學也很危險

第一排可以用跪姿射,第二排可以用站姿,第三排就必須將槍口從第二排肩部中間穿過射。

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是會使第二排人員受槍聲和濃煙困擾,另一方面則是第三排射出的彈丸很容易誤傷以跪姿操作的第一排士兵……

滑膛槍的彈刃是錐形散射出的,而以跪姿操作的第一排士兵在填充彈藥時不可避免的要抬高手臂用通條裝彈丸,於是後方射來的一子彈就正好打在第一排士兵的手臂或肩部。

因此,後期採用三排陣形的步兵,第三排其實大多都不開槍射擊,而是為第二排裝彈並作為替補。

沈兵知道這些,當然就不會採用三排線式。

此時的秦軍也不適合採用三排線式……採用三排線式其編制就必須每個戰術單位是三的倍數,只有這樣才能將其分為三排並方便指揮。

而秦軍則是以“伍”、“什”為編制基礎,這就決定了其很難編成三排,除非沈兵打亂編制使用新編制。

但這顯然會造成更大的麻煩而且還會讓秦軍不習慣。

反之如果是編成兩排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一伍為“伍”,二伍為“什”,十伍為“屯”,二屯為“佰”。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