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三十九章 君臣不和

自古君臣不和或是彼此不信任都會壞事。

比如趙王聽信謠言換了廉頗,又比如趙王自毀長城殺了李牧。

還有岳飛、楊家將等,看似是被奸臣所害實則是受君王所忌。

楊端和無論是兵力還是補給或是聲勢都遠強於只有幾萬騎軍的沈兵。

但沈兵卻擁有一個楊端和沒有優勢

扶蘇絕對信任沈兵,能做到放手讓沈兵打而不干涉。

而楊端和與咸陽的關係卻更多的是以家人受到脅迫而不得不戰。

如果在咸陽統籌全域性的是秦始皇嬴政的話,或許會給楊端和足夠的自由……這是嬴政的優點,逢戰他只定戰略而不干涉將軍怎麼做,只要達到他想要的戰略目標就行。

問題就在於幕後指揮的不是秦始皇而是趙高。

趙高雖然攻於心計擅長內鬥,但卻絕不是一個心胸開闊、目光長遠的將軍,李斯也不是。

相反,越是攻於心計擅長內鬥者,便越是提心吊膽的以為別人會害他、反他、殺他。於是他們就要使盡各種手段牽制、監視、干涉,甚至指揮。

趙高對楊端和也是如此。

他不可能放心讓楊端和帶著二十萬大軍去西域與沈兵作戰,何況趙高早就知道楊端和與沈兵之間的關係是亦師亦友。

因此趙高派了他最信任的太監幸熾為監軍與楊端和一同前往,且一路增設驛站留下信鴿,以使前線的訊息能儘快送到咸陽,同時咸陽的命令也能儘快送到前線。

沈兵雖然不知道這些,但沈兵卻知道趙高肯定信不過楊端和。

於是就有意與楊端和見上一面說一番廢話。

楊端和當然不知這是計,只以為沈兵是想在戰前與其說清楚……其實沈兵的確也有此意,只不過他是在敘舊的同時也下了套而已。

這些廢話是沒有其它人聽到的,因為沈兵與楊端和相約只有兩人單獨見面,不帶一兵一卒。

這很正常,這種場合若是帶兵就顯得沒誠意了。

於是,這些“廢話”在監軍幸熾眼裡就不是“廢話”了,何況太監閒著無事就總愛搬弄是非,如今又有了這一出,幸熾不打楊端和小報告那才是怪事了。

幸熾是這麼跟趙高說的“楊端和按兵不動,且秘會沈兵,其心叵測,請中車府令做決斷!”

趙高一看不由大怒。

這還了得?明知沈兵是反賊居然敢與其秘會?

當下就想將楊端和家人拿了下獄,但轉念一想,此時楊端和還只是秘會沈兵。若是拿了他的家人,楊端和沒了顧慮,豈會公然舉兵與沈兵一同造反了?

於是便沒敢動手,只是以飛鴿傳書監督楊端和立即出兵攻打龜茲捉拿扶蘇。

趙高這做法其實是有深意的

若楊端和不願出兵攻打龜茲,那便證明楊端和有異心,那麼趙高就要考慮讓幸熾以聖旨奪其兵權另令他人領軍。

若楊端和出兵攻打龜茲,趙高便可以坐山觀虎鬥。

老謀深算的趙高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其實是中了沈兵的計謀。

楊端和收到這個命令時還與幸熾爭了一番

“那龜茲距離姑師少說也有二百餘里,我等勞師遠征且沒有水源,如何能攻下?”

幸熾則想當然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