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七章 冰簇雪原

人類最偉大之處在於文明的積累和傳承。先賢曾經說過,我們都是站著巨人的肩膀上砥礪前行,對於先驅者,我們心懷感恩,對於後來者,我們甘為腳石。

奎因脫下帽子置於胸前,望著那艘懸掛在冰山崖壁的殘船,致敬。

寧安從隨身攜帶的光腦裡迅調出了有關先驅者號的資料,雖然只有寥寥數筆,還是寫出了冒險家裡昂·約瑟爾偉大的一生。

“作為偉大的愛斯基摩人,如果不能長眠於天空之上,只好沉睡於深淵之底,森女為其織床,月神守其夢!”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寧安心中那點迷茫像是被清風拂過,迷霧漸去,何去何從不如遵循本心。是什麼讓里昂能夠踏足山巔谷底,除了單純的喜歡,更多的是冒險精神!曾經他也是個平凡的人,只是人間煙火的一個小火星,如今他身為級生命體,應是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而不是默默老去。

所以,寧安的心性第一次有了轉折,他想做些有意義的事,後來,他才知道這個決定是多麼的偉大,多麼的沉重。

瑪麗號像是一條力氣充足的大魚,在冰山罅隙裡穿梭。

巨型冰山的背後是一片冰塊簇立的廣袤冰原,名為德瑞爾冰原,德瑞爾在古希臘語言中是天賜之地、生命之源的意思。

冰下是古老的北冰洋,只有在太陽直照北迴歸線時,人們才得以見到這片蔚藍的海洋。

德瑞爾冰原上的冰塊絕大部分都是從東側的級冰山上崩落下來的,每年北半球進入夏季後,垂天冰幕就會進入脆弱期,在重力和太陽光的作用下,表面開始融解碎裂,巨大的冰塊就會跌入大洋中,等待冬季跟整個洋麵凝成一塊。

幾百公里長的的冰原面貌幾乎一致,頭頂是濃厚的輻射雲,磁場紊亂,在冰山叢中穿行而不迷失方向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奎因大爺之所以能夠悠閒地坐在控制室喝咖啡,是因為他在第一次透過該線路時記錄了一條弱磁力航線圖,自動駕駛系統與磁力感測器建立資料鏈後,會自動選擇匹配的座標,雖然會有極小的偏差,而且冰山的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奎因只需要每隔一段時間手動矯正下座標引數即可。

除了迷失方向外,最大的危險還是來自雪蓋之下的水蝕裂隙,經過暖季剛過,冰層下的海水溫度還很高,海水的流動和熱交換會使得部分割槽域的冰層很脆弱,甚至還有未完全凍結的“冰眼”。

奎因在這一塊頗有心得,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隻要6行船的度夠快,慣性定理就不會使他跌入裂隙深淵。

枯燥的旅程中,一邊是煮不完的咖啡,一邊是對著裂變反應釜的資料呆。

寧安早就好奇裂變釜裡的元素構成和元素衰期,雖然學校裡的課本讀物裡早有介紹,但實際看到這些特質鋼瓶裡裝的混合氣態核元素的時候,他心裡還有有種激動的。

幾個世紀前,華夏著名的高能物理學家秣三農在實驗室裡製作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微型反應堆,進一步證實了厭氧鈦基鎢鉬合金材料能夠安全可控有效地應用在液態金屬冷卻反應釜上。

雖然那個兩米高的笨重鍋爐看上去不美觀,但推動人類歷史一下子進入到泛核能時代。

秣三農的團隊沒有把這項舉世矚目的成就用以商業,而是毫無保留地公佈出來,並於當年獲得了國際聯盟的“人類文明最佳貢獻獎”。

隨後,反應堆越做越小,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人類開始把研究的方向轉為生物燃料技術,這比高能核物理更難更縹緲。

支撐人類文明卓越展的的三大支柱,其一是創造可以承載知識的文字元號,其二是懂得利用身外之物,其三是富有幻想性。

級生命體的大腦總會跳出具有總結性的“世界觀”,這大概是腦域開到一定程度後,除了日常所需以外,大腦會多餘出來一部分遊離的算力,時不時提出不一樣的見解。

寧安突然現,跟之前相比,自己的藝術細胞似乎活躍了許多,在他的手邊有一本名為《斯蒂格勒小鎮》的法蘭西小說,講述幾個世紀以來生活在小鎮裡的一家人的故事,歲月靜好的年代,祖孫十幾代能守著一個地方也算是罕見。書中故事很平淡,家常瑣事,感情親疏,生老病死,在時間的滾動下變得尤其寡淡。寧安思索,在級生命體漫長的生命週期裡,等世事看淡後,他會不會最後選擇提前結束生命,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他的大腦高執行,一時半會兒也給不出答案,徒增飢餓感。

6行船如深空游魚行駛在極光下,雪原被染成淡淡綠色,靜謐而瑰麗。

正在戴著眼鏡看航線圖的奎因突然抬頭,一旁的雷達圖上出現了一個光點,在瑪麗號的前方,距離3oo公里。

“是黑旗幟的冒險者號!”

奎因摘下眼鏡,看著雷達螢幕思忖。

從雷達檢視上可以看出冒險者號是靜止不動的。

安全航線就這一條,該遇到的總會遇到。

奎因看了一眼埋頭看書的寧安,推開了武器控制檯的保險蓋,擰動鑰匙,船體突然輕微抖動一下,火控系統已經通電,船體的外側冒出兩個射口,這是用舊式潛艇的魚「雷」管改造的導彈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