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六章 復生

如果從高空俯視歐洲地界的版圖,就會現有一條銀色的巨龍盤亙在地中海的北岸,這就是歐洲聖山——阿爾卑斯山脈。

在第三紀中期(約44oo萬年前),非洲構造板塊向北移動,與歐亞構造板塊碰撞,那些早先沉入特提斯海的深層岩石被擠壓向結晶體的基岩及其周圍而形成褶皺,深層岩石隨同基岩升高至接近今日喜馬拉雅山脈的高度。

這些構造運動持續到9oo萬年前才停止。在整個第四紀冰川期間,侵蝕的力量啃咬著這龐大的新近形成褶皺而被推擠上來的山脈,形成了今日阿爾卑斯山脈地形的大概輪廓。

在冰川期間,地形進一步被阿爾卑斯冰川作用和被填滿山谷並溢向平原而不斷伸展的冰舌塑造成形。如同圓形露天劇場似的凹地,宛如薄刀刨削過的刃嶺,平緩的亂石坡地,以及深邃的水蝕谷底。

地形地勢的險要造就了阿爾卑斯山的神秘,萬古不化的雪山攢入流傳的詩歌,整座山都是一部神話。

相傳,這裡是眾神的搖籃。

審判日之後,雪白的勃朗峰常年被輻射雲籠罩,電閃雷鳴,宛如人間煉獄。古老的阿爾卑斯守山族從山巔搬遷至山腰,但仍處於雪線之上。

深藍冰川在這裡留下一條冰舌,一條小溪從冰舌下面蜿蜒而出奔向山下,溪水清澈冰涼,是冰川底層融化的乾淨水源。

沿著小溪向上走2o公里,茫茫冰原被雪蓋所覆蓋,大風捲起冰粒呼嘯而過,這裡海拔39oo米,溫度零下31攝氏度。

阿爾卑斯守山者,古老的錫蘭族,就隱居在這片雪蓋之下。他們在冰川裡開鑿工事,把房屋建在冰川底層的山體內。

幾日前,一架碟形的燦星級空天戰機,垂直降落在這裡,停機坪就在雪蓋之下。

據說是為了接錫蘭族的二公主回家,還帶了一個活死人。

錫蘭族的二公主已經是第二次偷偷溜出“錫蘭堡壘”,這個生性活潑的小女孩從小就喜歡冒險,13歲時就偷偷跑出去跟隨一位極盜者流浪,學了一身花裡胡哨的本領。

這次回來後,她被族裡的大人物安排到堡壘最深處進行血腥試煉,不到半神不允許她出來。

錫蘭家族作為阿爾卑斯的聖山守護者已經有8ooo多年的歷史,他們和喜馬拉雅山脈聖山守護者、天山山脈聖山守護者、洛基山脈守護者以及安第斯山脈守護者一樣,起源於人類最早的文明,掌握著神秘而偉大的力量,隱世避俗,唯一的任務就是為人類儲存薪火。

在地底深處,錫蘭堡壘的核心區,昏迷的寧安被泡在綠色的生機池中,池水每隔半小時就會由墨綠轉化成漆黑,需要更換一次。

黏稠如抹茶奶昔的生機池水主要成分是深海藻類的提純物,輔材為遠古巨獸骨髓粉末以及一滴鮮存的獸王精血。

這些稀有藥物每一樣都是價值連城,就算是古老的聖羅蘭家族也不一定能湊齊。

最令人震驚的是生機池並非地球產物,錫蘭家族認為這曾經是一個外星飛船的休眠艙,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

生機池的池水換了四遍之後,寧安體內的輻射物質基本上被置換乾淨,損傷的肌體細胞在池水的滋養下開始修復,斷裂的基因鏈條也在歸整。

一群白的老人盯住生命監測儀上的各項資料,把寧安帶來的四塊遠古晶核中的一塊慢慢投入生機池水中。

堅硬如鑽石的晶核在生命之池的作用下慢慢變成流體,然後滲入寧安的肌膚之中,寧安的身體頓時變的滾燙起來,就連池水也開始沸騰。

生命監測儀出報警聲,戴眼鏡的老人趕緊開啟一旁的液氮冷凝器,白色的煙霧遮擋住所有人的視野,而寧安的身體正在生神奇的變化。

晶核轉化的液體被寧安吸收後就直接把寧安身體的基因鏈全部破壞,所有的細胞都被一種果凍膠的物質包裹起來,生機被“凍結”。

片刻後,晶核物質直接強行改造基因物質,一種新的基因搭建模型誕生,基因裡蘊含的龐大的遺傳物質開始揮作用,肌體內所有細胞都按照新的基因模型進行自我塑造,生機池裡的營養物質瞬間枯竭。

作為操作者的老人心疼地開啟一瓶獸王精血,倒入池水中。

有了獸王精血的補充,新生的細胞如雨後春筍般進行自我迭代更新,就連神經元細胞也在生變化,基因鏈產生細微的生物電流,把龐大的遺傳資訊燒錄在神經系統裡。

這場無與倫比的進化持續了兩個晝夜,年邁的科學家們累倒在操作檯上呼呼大睡,他們可能不會夢到,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基因層次的升級已經完成。

升級後的dna不再具備單一的遺傳物質載體功能,增加了可塑性和可適性。與傳統的基因最佳化不同,基因最佳化只是強化dna的固有屬性,而升級後的dna多具備了承載能力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