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四章 天下大勢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還有高處不勝寒。果然是朗朗上口,薛賢弟大才。文若佩服啊!”

“不過,高處不勝寒。薛賢弟應該是無意官場啊?如此和解?”

“非也!非也!“高處不勝寒“現在比喻一些位高權重的人,沒有知心的朋友,經常感覺被別人從高高的位置上推下來.簡單的說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裡的風寒。但是,文若兄對如今的天下大勢沒有看法嗎?”哼,終於是讓我給套路到了吧。薛仁貴心中暗暗想到。

“哦,薛賢弟,此話何意啊?請恕文若不明。”

“以文若大才,難道看不出這天下大勢,既然文若不把仁貴當作兄弟。仁貴還欲要和文若兄交心,結果沒想到文若兄還不肯與仁貴坦誠相待,既然如此。那仁貴告辭了。”薛仁貴便轉身就欲做要走的姿勢。

“薛賢弟留步!是文若的錯,還請仁貴賢弟贖罪。”

“這便才對,文若兄你我既然一見如故,何必還遮遮擋擋的。”隨即看了一眼早已經醉趴下的薛賢圖還有姜興本兩位,再一次和荀彧說道,“既然文若兄覺得在此地說話不方便,那我們便是再找一地密談吧!”

“也罷,仁貴兄且隨愚兄來吧!”

“那我的兩位兄弟可是如何是好?”

“薛賢弟大可放心,在我荀家的府中,我又豈能會讓兩位兄弟有恙啊!來人啊!將這兩位兄弟帶下去,這兩位是我們荀府的貴客,務必不要怠慢了啊!”

“是,少爺!”

“薛賢弟隨我前來吧。”

“文若兄,請!”

“薛賢弟,此處是我荀府的密室。覺無外人知道。”

“哈哈,這下文若兄可以放心了吧!”

“正當如此,不知道薛賢弟對天下大勢怎麼看?”

“卻不知文若兄是怎生看待?”

“薛賢弟這是要藏掘了啊?如此這般推來推去,何時才是盡頭?”

“不如,我們二人都把自己的看法寫在紙上,然後你我相對,如何?

“如此甚好,薛賢弟這思維當真是天馬行空!便是如此!”

兩人寫完相視一笑,隨即荀彧說道”想不到,還是薛賢弟更為厲害。“

”哎,文若兄。你我所寫不乃都是同一意思。“

”哎,雖然意思一樣。但是,薛賢弟的這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是比在下的‘奸臣掌權,不日之期,天下大亂。’要好的多啊!“

“不知文若兄對於此情此景和解?”

“文若自認為是,天災人禍,奸臣當道。致使民不聊生,宦官與外戚也是十分猖狂。文若認為,應該有賢人出世助我大漢,然後,施行仁政。對於奸臣貪官當以嚴懲。然後我大漢修養生機,不出十年恐怕天下就會重新迴歸和平。不過,這是最好的結果,若是有的軍閥從中作亂欲要顛覆朝綱。恐怕就要看天下英雄的本事還有對我大漢的忠心了。”

“文若兄,所言不差。若是天下有人居心不良,想要登身九五之尊,恐怕就要天下大亂。但是,文若兄說的政策仁貴卻是不敢苟同。”

“卻是不知道薛賢弟對此是何解啊?”

“仁貴愚見,請文若兄指點一二吧。仁貴認為文若兄所說的政策乃都是太平盛世治國之策,但是如今天下已經是危機重重,看似風輕雲淡,其實背地裡已經是岌岌可危。仁貴敢打賭,不出三年,必定會有農民起義,席捲全國。這種世界應該是要用重典,甚至四處討伐不臣之輩。對於導致天下如此這般的原因,剛才文若兄說的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當今聖上‘親小人而遠賢臣,不知自我批判,以過往帝王之事反省自身,如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才對。其實我大漢朝的律法並不差,不然又如何會有那文景盛世,漢武盛世,光武中興還有明章之治。可是為何現在大漢的律例沒有改變,但是為什麼卻如此民不聊生,難道真的只是因為這天災人禍麼?就算是天災人禍,如果真的是明君治世,也一定會有餘糧給百姓來度過災荒期吧,恐怕就算是三五年也沒有問題。但是現在呢,已經是有的地方開始吃荒草樹皮。有的地方甚至會生易子而食的事情。聖上從小到大,未曾見識過世間的疾苦,聖上怎麼樣完全就是取決於上一代帝王的教誨和聖上身邊人的影響,如今聖上身邊全部都是一些小人,聖上的視聽都被他們給混淆了,怎麼可能會是太平盛世呢?其實一切的根源都在聖上身上的。不過天災人禍也是很厲害,從天災來看,從桓帝元嘉元年到獻帝建安22年,66年中9次大疫,平均7年一次。除瘟疫之外,水旱、地震、蝗災接踵。譬如桓帝永興元年,32郡國蝗,領地熹平6年,7州蝗,如此全國範圍的蝗災,必然導致全國性的災荒。從人禍來看,東漢自順帝之後,皇權旁落,外戚、宦官輪流坐莊,桓靈昏聵,致使宦官之禍日熾。此外,西羌接連入寇,勞師遠征,動搖數州之境,日耗千金之資,而不能全勝。這天災人禍接連相逼,加上地方勢力過大,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在外戚和宦官的爭鬥中不斷減弱就會導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也可能是上天覺得大漢朝氣數已盡,所以才會如此。”

“這,薛賢弟確實是句句戳中要點,直逼關鍵啊!之前倒是文若見識淺薄了。薛賢弟真的大才啊!不過薛賢弟說三年之內就會有農民起義,這文若卻是有些不解。為何賢弟如此咬定?如果真的如此,那這就是天下真正大亂的序幕嗎?而且,薛賢弟認為大漢朝氣數已盡,文若不敢苟同!”

薛仁貴知道荀彧是一個漢朝的死忠,歷史上就是因為現了曹操欲要對於漢獻帝取而代之,想要阻止曹操,最後才會自殺的,所以現在只是在某一方稍微提示一下,希望以後可以潛移默化的改變他。畢竟,荀彧可是三國時期的絕頂謀士啊!更厲害的還有,荀彧更是一個內政達人,而且還能獨當一面,否則歷史上曹操不會沒次出征都讓荀彧去坐鎮後方了。而且荀彧也是會對自己的主公絕對忠誠,薛仁貴一定要想辦法把他收入麾下,隨即說道“這倒不是,農民起義先戰鬥力,裝備等都不足,領導者一般是農民,沒有指揮經驗,不能有效地揮軍隊戰力;其次是他們的目的的侷限性,因為農民起義都是以佔有土地為根本目的,當他們佔有一定土地,佔有一定財富,就會變得不思進取,沒有了當時的衝勁了。所以應該會是很快就會被朝廷給打破。不過若是掃平造反之後,恐怕天下便會群雄並起,那時候才是群雄逐鹿的時候。對於漢朝氣數之事,只僅僅是在下的猜測,胡言亂語罷了!不過,不知道文若兄可是願意與在下打一個賭。”

喜歡三國之薛仁貴稱霸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薛仁貴稱霸天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