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5章 避禍

蹇義一副嬉皮笑臉的樣子“外面亂成這樣,又是戒嚴,又是滿街的軍士,看起來就要大亂,我們倆這是到解兄家裡來避禍來了。”

解縉抬頭看了看胡廣,他低著頭沒言語,一副不情不願的樣子,一望可知是被蹇義生拉硬拽來的。

解縉問道“二位的家人此刻何在啊?”

蹇義說道“家中妻兒老小,連同僕役家丁,全數都送到了英國公府中,他統一排程,比較安全。”

英國公張輔,就是張痴張胖子的父親,軍伍世家,戰功赫赫,府中又有府兵護衛,家眷們在他府中確實比較安全。

解縉皺了皺眉,問道“那您二位為何不一道前去?要知道在下一介書生,府中只得幾個家丁而已,如何能保得住二位大人的安全?”

蹇義笑了,臉上滿是狡猾的意味,他意味深長地說道“京城一旦真的亂起來,恐怕沒有什麼地方比解大人府上更加安全了吧?”

解縉一愣,隨即就明白了蹇義話裡的意思。

看來這個老狐狸也在疑心自己。怪不得他要把胡廣的家眷都送去張輔府上,硬拉著他來自己這裡。

他看著有些垂頭喪氣的胡廣,這可是個朝中少有的聰明人啊,看起來也還是沒能鬥過蹇義這老狐狸。

胡廣和解縉從小就是同鄉,解縉比他大一歲,自小兩人又是同學,可是解縉從小名氣在外,早在洪武二十一年就參加廷試中了進士,被太祖朱元璋看中,留在身邊。

可惜解縉當年年輕氣盛,恃才傲物,得罪了朝中不少官員,遭到了不少誣告。太祖皇帝認為他還缺乏涵養,需要磨練,否則容易成為眾臣攻擊的目標。

於是太祖召解縉的父親入宮,讓他把解縉帶回老家,閉門讀書,修身養性。這一讀書就整整讀了八年。

到建文帝朱允炆登基,解縉才被重新啟用,外放河州,一直到了建文四年靖難之役接近尾聲了才調入京城,入了內閣,成為輔。

而比起來,胡廣則是在建文二年才在金陵殿試中奪得榜眼,卻隨即得到建文帝重用,可以說是一帆風順。

在解縉被貶回家讀書期間,本來關係很好的胡廣卻一次也沒有探望過,避得遠遠的。直到解縉回京任職,他才又重新以同鄉故友的身份頻繁走動,兩家重新交好。

趨利避害,胡廣的聰明由此可見一斑。

後來燕王大軍圍困南京即將破城之前,胡廣、解縉與同是江西老鄉的王艮王敬止,一同在胡廣鄰居吳溥家中聚會。

四位同是建文帝朱允炆看重的江西才子,在一起慷慨陳詞,表示忠心。胡廣更是涕淚縱橫,聲稱一旦燕王破城,他就以身殉國,以報皇恩。

四人中唯有王敬止一言不,默默流淚不止。

他們離開之後,吳溥的兒子認為胡廣很忠義,吳溥卻苦笑著說胡廣絕不會死,會死的只有王敬止一人。

話音未落,就聽見隔壁院子裡胡廣在大聲呼喝家人“外面亂糟糟的,看好家裡的豬,別跑丟了!”

吳溥對兒子嘆息道“他連一頭豬都捨不得,怎麼會捨棄自己的性命呢?”

後來果真如他所言,燕王朱棣破城,解縉胡廣立刻便投向了新皇,只有王敬止自殺殉國。

此事傳出之後,滿朝上下都知道胡廣的人品,不過他自己卻並不在意,趨利避害,本來就是人之常情。

看來蹇義就是看破了胡廣的弱點,把他的家眷都送到張輔府中為質,拉著他來找解縉。

自從皇上給解禎亮和胡廣的女兒指腹為婚後,滿朝上下都認為他們兩家是一體了。

其實他們錯了。

自從被捲入太子漢王之爭以來,隨著解縉在皇上面前漸漸失寵,胡廣也開始和解府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

蹇義帶著他來分明就是為了制衡自己,可是這回,這個老狐狸恐怕失算了。

解縉看著一臉得意之色的蹇義問道“宜之兄此言何意啊?”

蹇義笑了笑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道“連解兄自己的兒子也在疑心,恐怕也不能怪其他人也有如此想法了吧?我二人來解兄這棵大樹下面躲躲風雨,想必解兄不會介意的哦?”

解縉苦笑了一下,蹇義的意思很明顯了,如果真的是解縉設計了這一切的陰謀,導致了今日京城的亂局,那麼亂兵自然是不會前來騷擾他這個幕後操縱之人的府邸。

他搖搖頭對蹇義說道“可是宜之兄,我兒剛才說的那封什麼信,的確不是我所寫,對於現下京中生的一切,我也確實毫不知情。”

蹇義看著他的雙眼,那眼睛裡的神情坦坦蕩蕩,絕不像在說謊。

蹇義的臉色有些變了“你說的是真的?”

解縉斬釘截鐵地答道“是真的!”

蹇義看上去有些失望,又充滿了迷惘,喃喃的唸叨著“除了你,京中還有何人能設計出如此巧妙複雜的陰謀來陷害漢王?誰有這麼深的心機,這麼大的本事?”

解縉嘆了口氣“宜之兄,你身為太子詹事,經常與太子見面,連你都不知道,我們又如何得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