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3章 徐皇后的憂思

天光大亮的時候,宮城之中除了值守的禁軍軍士之外,還是沒有人走動,顯得冷冷清清,空蕩蕩的。

昨夜一夜的嘈雜和紛亂,令到宮中各人個個膽戰心驚,如今雖然兵亂已經平定了,可是大家還是躲在各自居住的宮中,閉門不出。

徐皇后這時候卻不願意呆在宮中。

她這時已經重病在身好幾個月了,卻還是強撐著病體吩咐身邊的女官准備輦駕,她要親往謹身殿見駕。

身邊的人都苦勸她此時應當靜養,不宜移動病體,可是她堅決不從,說道“如今京中生如此大的變亂,本宮既然身為皇后,就應當陪在皇帝身邊共渡難關,怎麼能就像沒事生一樣在宮中高臥?”

她堅持著讓身邊的女官攙扶著她,艱難地登上了車駕,一行人徑直往皇上待的謹身殿行來。

徐皇后是大明開國元勳,中山武寧王魏國公徐達的長女,自幼便天資聰穎,喜愛讀書,賢名在外,人稱“女諸生”。

太祖朱元璋早就聽說了她的賢名,又有意與徐達結為姻親,於是在洪武九年,正式賜婚將她嫁給了四子朱棣,冊封為燕王妃。

後來她跟隨朱棣來到了北平藩地,待人接物體貼謹慎,很受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喜愛,成為了朱棣身邊的賢內助。

後來靖難之役中,朱棣領兵出征,去襲擊大寧。建文大將李景隆乘機引軍十萬圍困了北平城,當時只有世子朱高熾率一萬軍守衛北平。

那時的王妃徐皇后毫無懼色,冷靜果敢,先是勸說姚廣孝全力協助世子守城。而部署防禦之事,也是堅決支援世子的決定。

李景隆全力攻城,城中兵力不足,徐皇后又去激勵那些將校軍士們的妻子甚至是百姓們,把他們動起來,並配兵甲,讓他們也登城據守,終於成功守住了北平城。

後來朱棣成功得了天下,登基為帝,冊立她為正宮皇后。

她屢次進諫說天下萬民剛剛經歷兵亂,急需休養生息,又屢勸朱棣朝中賢才都是當初太祖高皇帝所留,用人應該一視同仁,不應因他們侍奉過建文就疏遠他們。

朱棣對她也極為尊重,對她的進言總是言聽計從,一一採納。

這時車輦剛出宮門,外面的涼風一吹,徐皇后禁不住劇烈地咳嗽起來。

她咳嗽得如此猛烈,咳得雙眼淚水之流,可是她的心中卻還是感覺到深深的憂慮。

她的憂慮不是為了自己的身體,而是為著她的弟弟。

徐皇后是徐達的長女,本來有四個弟弟,除了三弟徐添福早卒,長大成人的有三個。

可惜在靖難之役中,四弟徐增壽因為支援燕王朱棣,暗中與燕軍互通訊息,密告建文帝的軍事部署,被建文帝覺,終為之所殺。

如今還在世的兩個弟弟,二弟徐膺緒在軍中任指揮使,擁戴朱棣,自己又沒有什麼政治野心,料想一世無慮。

可是剩下的這個弟弟徐輝祖,卻著實令徐皇后憂心不已。

徐輝祖作為父親徐達的長子,承繼了父親魏國公的爵位,一直堅定地支援建文帝,反對燕王朱棣。

他自幼在父親身邊長大,治軍作戰頗有韜略。靖難之役時他奉命領軍參加了白溝河之戰,成功救援了陷入絕境的李景隆。後來字齊眉山再次大敗燕軍,幾乎讓朱棣走投無路。

可惜後來建文帝聽信讒言,忌憚他與朱棣的姻親關係,免去了他的兵權,調回南京,這才讓朱棣後來能夠反敗為勝。

朱棣入京稱帝后,徐輝祖獨自一人呆在父親徐達的祠堂中,據不迎奉新皇。朱棣大怒,親自審問,他卻一言不,只是拿出家中太祖所賜丹書鐵劵,其中有“子孫免死”一條。

朱棣雖然惱怒卻無計可施,只得將他削去爵位,禁錮在府中思過。

如今聽說他和自己一樣,也是身染重病,已經朝不保夕了。或許這就是天命,徐家後人都難有長壽之相。

可是徐皇后心中還是很憂慮。

她太清楚自己這個弟弟了。

他身上的那股子寧折不屈,認定死理的執拗脾氣,是絕對不會因為幽禁在府中思過而有絲毫改變的。

雖說如今他也已經身染重病了,可是他是不是真病呢?又或者他的病被治好了呢?

誰知道呢?

自己身上的病,徐皇后還是很清楚的。

雖然太醫們個個安慰著不打緊,只是需要靜養之類的話,可是從他們焦慮擔心的神色,徐皇后也已經猜出幾分了。

最近以來,這病勢越的沉重了。

恐怕,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徐皇后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她並不害怕。

可是,她卻擔心自己的這個弟弟徐輝祖,如果在自己走後,他沒病或者病好了,他會怎麼做?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