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1章 他是葉楓

雅間的窗戶開啟著。

外面飄著紛紛的小雪花,南京城冬日多雨陰寒,下雪的機會每年倒也並不多。

夏原吉望著正在脫去黑色罩袍的鄭和笑道“聞知三保即將遠行,連這金陵城中也是飛雪歡送呢!”

鄭和微微一笑,並沒答話。

一時之間,他分辨不出夏原吉此話背後的深意,是否在暗示這京城之中其實並不歡迎他的回來,早就在盼望著他離開了?

夏原吉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自顧自的坐了下來,鄭和的感覺沒錯,他的話裡的確有著這麼一層意思。

他望著面前這個三十多歲臉上卻有了些滄桑,面板被曬得黝黑的穿著便服的青年,心中也暗自感慨著,看起來這兩年的海上生活,他也是受了不少的艱辛苦楚。

對於鄭和此人,夏原吉其實並不反感,相反的倒還有一些欣賞。

據說鄭和本姓馬,是明軍入滇所俘獲的一名戰俘,充作奴役,後來才受了淨身之禮,成為了燕王朱棣府中的內侍。

這樣的出身,如此的境遇,此人卻勤奮好學,而且聰明伶俐,很得朱棣的喜愛。

甚至於除了胸中有些文墨之外,他還飽讀兵書,傳聞後來在靖難之役中,關鍵時刻還曾經鎮定自若的指揮軍隊作戰,立下了軍功,不過由於他的身份特殊,所以並未見諸於任何記載,不過從朱棣登基之後賜姓為“鄭”,並且對他的種種寵信看來,他所立下的這個軍功一定不小。

遠的不說,單單就只憑他能夠統率萬餘人的隊伍,帶著船隊遠洋兩年平安歸來這一點,就足以令人欽佩的了。

然而在私下裡,夏原吉和他並不相熟。

這倒也並不是因為在某些問題上,他和夏原吉所持的政見有所不同。

不光是夏原吉,朝中許多重要的文臣,都對像鄭和這樣受到受到皇上恩封重賞,風光一時無兩的這些宦官出身的人物,敬而遠之。

當年太祖皇帝朱元璋立朝之時,認為閹宦之亂自古有之,乃歷朝歷代取禍之道,亡國之本,因而立下嚴令,宮中內侍不得識字,以防將來可以藉此亂政,禍國殃民。

後來的建文帝朱允炆更是深得其皇爺爺的影響,立下了各種嚴刑酷法,內侍們一有過錯,經常會遭受重刑,輕則鞭撻杖責,重的甚至於殘肢斷體,苦不堪言。

因而當時宮中內侍太監們,無不提心吊膽,對於建文帝更是充滿了怨憤。

而燕王朱棣卻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暗中與他們結好,以致於到了後來靖難之役時,宮中的內侍們把建文帝這邊的大小軍情,各種訊息,如同雪花一樣傳遞到朱棣的手中,為朱棣後來能夠成功攻破南京,贏得勝利,立下了巨大的功勞。

既然有了功勞,就需要封賞。

於是朱棣在登基之後,這些原本遭受迫害的內侍太監們便有了重封厚賞,出現了像鄭和這樣,還有領軍往鎮甘肅的馬靖一樣的人物,逐步從默默無聞的後臺,濃墨重彩的粉墨登場,開始出現在了政治舞臺的中心。

然而對於像夏原吉等這些比較傳統的文臣,還有那些自命清高計程車族貴胄們而言,這些人畢竟只是閹宦,太祖皇帝遺訓的影響和對於歷朝歷代以來閹宦之禍的記憶,令他們對於這些人還是不自覺的保持著一種距離。

所以如今的夏原吉心中其實也有些疑惑,他和鄭和之間並沒有什麼私交,更談不上情誼,鄭和明明已經奉旨即將離京,卻暗地裡派人約自己在這裡見面,究竟是為了什麼?

總不會是為他辭行吧?

要知道當今皇上尤其憎惡結黨營私,對於朝中重臣們,尤其是鄭和這樣統軍在外的內侍出身的人,私下裡的交往還是極為敏感的,錦衣衛這些京中緹騎手下的暗探們對於京城中的監控,也是極為嚴密的。

這樣的私下會面,他們都要冒著莫大的風險。

而最令夏原吉驚奇的是,鄭和為什麼會把見面的地點選在這家酒樓?

這家酒樓的老闆是夏原吉的一位遠房親戚,開酒樓的本錢也是夏原吉資助的。

之所以會選擇在這麼一個僻靜的所在,本來也就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在京城之中,能夠避人耳目,有這麼個地方可以和那些私交甚厚,政見相同的同僚們把酒言歡,暢談一番,紓解心中塊壘。

這倒也並非什麼稀奇事,像蹇義那老狐狸也為了同樣的目的開了一間茶樓,朝中重臣大多在外設有這樣的地點。

不過這樣的地點大都隱秘,僅限於極小的圈子裡幾個人知道,就像這家酒樓老闆和自己的關係,外人是完全無從知曉的。

只是自己和鄭和之間並無交情,之前也沒什麼來往,何況這兩年他又帶領船隊遠洋在外,他是怎麼知道自己有這樣一處所在的?

難道僅僅只是看中了這家酒樓的地處僻靜,選在這裡純粹只是巧合而已?夏原吉才不會相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