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章 君臣互諒

就在局面陷入僵持、張居正做好了持久戰準備的時候,一個稚嫩卻平淡的聲音在上方響起。

張居正、張四維和百官不約而同地同時看向那張高高在上的龍椅,那裡原來還坐著個人的嗎?真是個意外的現,意外到值得用邸報來大書特書一番了。

張四維被朱翊鈞突如其來的指責嚇了一跳,他只是出來刷刷存在感的,根本沒有為此背上“不敬天子”罪名的覺悟。

高拱已經用自己的政治生命證明了一件事幼帝或許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幼帝的母親很不好惹、而且很討厭別人看不起自己的兒子,不要隨便去惹一個大權在握的女人。

“臣絕無此意!只是......額,陛下剛才說那夥襲殺官差的賊人是您派出去的?”

百官都不敢置信地看著朱翊鈞,陛下絕對是在吹牛的吧?都不用說偃州了,出了這乾清宮,陛下想指示一個太監都得看馮保和太后的臉色,哪來的本事對千里之外的偃州施加影響?

除非......隆慶爺還給自己的兒子留了些不為人知的資本。

“殺劉棟、蒐集證據的那些是朕的人,但他們沒有殺城門官和守城衛兵,有人故意栽贓陷害朕的近衛!”

朱翊鈞這番話立刻在百官中引起軒然大波,朱翊鈞這短短的一句話資訊量實在太大了,他們的大腦立刻開始飛運轉。

第一,那夥人是陛下派過去的?他們要去幹什麼?為什麼要殺劉棟?是錦衣衛還是別的什麼?

第二,有人陷害天子近衛?這些人又是誰,他們又想幹什麼?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天子是怎麼知道千里之外的偃州生了什麼的?而且他怎麼能一聲招呼都不打就派人調查腐敗案件?太不尊重我們這些大臣了!

面色凝重、須皆白的刑部侍郎封志林走出來躬身一禮,用毫不客氣、幾乎可以說是質問的語氣說道。

“臣乃刑部侍郎封志林,恕臣愚鈍,偃州的調查似乎沒有在刑部報備過,三法司、錦衣衛也均沒有收到任何訊息。”

“荒唐!朕是皇帝!你一個小小的刑部侍郎也敢質疑朕的決定!”

朱翊鈞完全沒有狡辯的打算、而是一臉震驚和憤怒地瞪著封志林,這傢伙是不是失心瘋了?朕想調查哪個人還得向刑部報備?朕唯一會向刑部報備的就是把你千刀萬剮的行刑記錄!

封志林面上沒有絲毫懼色,朱翊鈞起碼十年之內是完全拿他沒辦法的,太后雖然護犢子,但天子做了錯事也絕不會姑息縱容。

“大明與士大夫共天下,唯有君臣互信互諒、開誠佈公,才能將天下治理妥當。現在陛下視百官如賊寇,以錦衣衛和宦官治天下,臣不能不為陛下感到憂慮。”

“臣等附議。”

封志林往下一跪,朝上的文臣有近四分之三都跪了下去,責難之聲山呼海嘯般朝朱翊鈞襲來,讓他不自覺地緊緊抓住龍椅上的扶手。

“你們......你們......”

等朕親政了,朕一定要把你們都殺了!都殺了!

後半句話被朱翊鈞嚥了下去,不是他在極度氣憤的情況下突然理智了,而是實實在在地被這群大臣給嚇到了,不敢繼續放狠話。

明末三大案朱翊鈞還是知道的,正德爺那麼硬朗的身子一次落水直接病死,這裡面要是沒點貓膩朱翊鈞當場把自己腦袋摘下來。

更關鍵的地方就是朱翊鈞必須依靠這些大臣,沒有他們、朱翊鈞完全無法治理天下,即便他今天把朝上的這些王八蛋全殺了,第二天還得再提拔又一批王八蛋站上來。

眼看朱翊鈞身體微微顫抖、被封志林懟得面紅耳赤,張居正不禁輕嘆一聲站出來為他解圍,看來他的好學生水平暫時還差點意思啊。

“陛下年幼,偶爾做事不妥當也是情理之中的,難道這就是諸位脅迫聖上的藉口嗎?”朱翊鈞立刻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接住了張居正的話茬,他從來沒有覺得張居正那平淡的語調這麼親切過。

“沒錯!這是脅迫聖上、是大不敬!誰再敢故意阻攔對偃州的調查,誰就是那些貪官的同黨!”

見朱翊鈞都說到了這個份上,原本還想再說兩句的大臣立刻低頭閉嘴,開始思考今天下了朝該去燕京的哪家館子改善伙食。

他們只是收了某些人的孝敬、或有門生故舊在江浙任職,關鍵時刻站出來說兩句屁話而已,指望他們為了這點蠅頭小利強出頭無疑是白日做夢。

現在天子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輔大人也已經看不過去了,再要強出頭就很容易同時得罪大明目前和未來的掌控者,這得是多想不開的人才敢做出此等蠢事。

張四維微不可察地聳聳肩膀退回了自己的位置,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百官已經看到了他的膽氣和從容,他也成功地提醒了張居正詹事府事的位置打不了我,想讓我安穩些甚至輔佐你、你得拿出點誠意來。

看著吧,再過不久、他張四維升遷的日子就到了。

封志林也心滿意足地低下了頭,無論結果如何,他今天直言反上的英勇舉動肯定是傳揚出去了,可算是讓他狠狠地撈了一波聲望。

浙黨丟失在朝廷中央勢力的惡果此時顯露無疑,在張居正、呂調陽等清流大佬的有意推動下,早朝無比順利地透過了對偃州事件的嚴查,連欽差的人選都當場推了出來、下了朝就立刻動身。

如果浙黨此時還有閣老、尚書、哪怕是御史這種級別的大佬留在朝堂上,欽差方案都不可能這麼快透過,他們哪怕是胡攪蠻纏也一定會把欽差攔下來。

大明地方上的自我糾察能力極差,地方上人情網路、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哪怕是一個外地人到了那裡做官,本地豪族都有一萬種方法把你拉上他們的賊船。

再一個就是地方官的等級不夠高、能掣肘他的人太多,地方豪族作惡的證據基本都停留在卷宗中,哪年哪月做了什麼壞事記得明明白白,只是沒人會去拿出來、也沒人能拿出來罷了。

而欽差就完美地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欽差與本地豪族和官場基本沒有利益關係,等級夠高又有尚方寶劍的加持,查起案子來真是有如神助,這套模式直到現代社會還仍然被沿用著,充分說明了朝廷最大的敵人從來都是自己人。

因此,只要浙黨能把前來糾察的欽差擋在燕京或是多拖延些時日,這次偃州事件就多半會和以往一樣不了了之,但可惜的是,現在朝上做主的人叫張居正。

喜歡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請大家收藏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