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章 向祝廣昌學習

“此次貪汙案的犯——偃州知府劉明東流放瓊州,其餘從犯等貶官、罰俸、赴苦寒遠惡地區為官,涉案衛所軍官斬監候,罪臣妻女配教坊司以儆效尤。”

朱翊鈞端坐在龍椅上一字一頓地讀著刑部、吏部的聯名題本,任誰都能聽出那平淡語調中強壓著的怒火,大殿內的氣氛壓抑沉默到了極點。

讀完最後一個字,朱翊鈞憤然將手中的題本摔在地上,用憤怒而威嚴的眼神掃視下方眾臣。

“這就是對欺君罔上、草菅人命、侵蝕國本的蛀蟲的懲罰,這就是朕的忠臣、良臣、賢臣們議出來的結果?你們對國法和君上還有一點點的敬畏嗎?”

大臣們推議出的懲罰實在太輕了,輕到讓朱翊鈞完全無法接受,那個劉仁澤還真沒騙他,貪官倒了一大片,大部分吏員和地主豪強倒堪稱全身而退。

等這次的風頭過去、新官上任,這些妖魔鬼怪又會把新的地方官拉下水,接著奏樂接著舞,偃州事件連他們的皮毛都傷不到!

老面孔封志林又站了出來,這傢伙從上次硬頂天子的事蹟中嚐到了甜頭,直言反上的好名聲哪個文臣不想要啊?他面無懼色地開始侃侃而談。

“啟稟陛下,朝廷的科舉三年一次,進士科上榜者不過百人,要是想把這些進士培養成足以出任父母官的賢臣,朝廷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

封志林的話說到一半,朱翊鈞就面無表情地打斷了他,他就知道這個老東西又會跳出來與自己放對,也好,今天就連著上次的恩怨一起了結了吧!

“簡明扼要地講,替補的官員不足,涉案吏員全部從重處罰的話會造成地方動盪對嗎?”

“陛下聖明。貪汙、拐賣等罪行已經生,再重的處罰也無法挽回已經造成的損失。現在要做的應該是及時止損才是,如果地方官員出現大量空缺、鄉紳們又被大量拘捕,地方上恐怕會出現大規模的動盪和混亂,到時只會造成更多損失,還請陛下明鑑!”

“混賬!還聖明呢!哪個聖明的天子會放任這樣一群貪官汙吏殘害自己的子民!”

“恰恰相反,臣以為適當的寬仁才是愛民之舉,天子的大仁德不應該拘泥於法律和流言蜚語才是啊陛下!”

朱翊鈞在上面和封志林吵得不可開交,張居正站在原地眼觀鼻、鼻觀心,歲月靜好地考慮著今天下了朝吃點什麼,朝堂上的爭論和天子的怒火彷彿與他沒有一點關係。

阻止皇帝將案件的責任擴大化是每個官員的共識,明初三大案的陰影還留在所有人心底,真要徹查就會扯出很多藏在水面下的東西,連累很多不該被連累的人。

這也是二人約定過的,除非朱翊鈞已經搶下話語權,否則他就是被噴得再慘張居正都不會出面。

張居正這個等級的大臣必須避免主動的站隊,這會削弱他們的分量和說服力,他們必須站在中立的位置被精妙的論據和辯才說服,哪怕那些御史表達的觀點就是他們自己授意的。

這就像一場戲,必須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為了大局考慮,朱翊鈞必須為張居正唱一次白蓮。

朱翊鈞不禁咬緊了牙關,從朝堂上這幫老狐狸的手裡搶下話語權比他想象中還要難,但局勢不允許他有半分讓步。

偃州事件不僅僅是一次反腐、更是一個訊號,張居正初登輔寶座,天下官吏都密切注視著這位新輔會整出什麼花活來,但鮮有人能想到張居正要整的活究竟有多大。

如果能將偃州事件完美解決,那朝廷就證明了一件事即使地方官和鄉紳豪強沆瀣一氣,朝廷仍然有能力在維持地方不亂的前提下把他們送進棺材。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訊號,朝堂必須先有足夠的底氣和反制措施才能在天下推行改革,否則地方上就一定會陽奉陰違,讓天子的詔令出不了京畿地區。

“朝廷是強力的、鐵腕的”,之後的所有拉攏、分化、改革、打壓都必須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偃州府的事情諸位愛卿應該都聽說了,整個縣衙三分之二的官員小吏扭送入京、大量鄉紳豪強被拘禁在縣衙中,平望衛百戶祝廣昌憑一己之力就把局面穩定了下來,從這裡便足以見得即便沒有那些貪官,朝廷也未必就穩定不了局面。

一個衛所百戶就能護方圓百里之太平,難道以我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地大物博、人傑地靈,還找不出幾個像樣的百戶嗎?”

得到張維賢的產業位置和口令後,朱翊鈞從那些產業裡提出了大量資金、人手和物資,僅用半天時間就招募組建了一支由破產農民、衛所明軍、從良匪寇、流氓打手組成的地方團練。

他這一個月來沒有一天是空閒的,一邊在朝裡面跟這些文官扯皮、蒐集情報;一邊親自帶人鎮壓巡視偃州各處,還順帶清剿了不少盤踞在深山老林裡的匪寇。

方圓百里之內不僅沒有因官員空缺出現混亂,治安和民生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復,所以他今天才能這麼理直氣壯地用偃州作為例子質問眾臣。

“這......祝廣昌乃是特例,臣恐怕不能將此推而廣之......”

提起祝廣昌、袒護貪官的文官們就像吃了蒼蠅一樣噁心,天知道這個平望衛的小百戶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居然沒有接到命令就敢出兵鎮壓地方,還把任務完成得相當不錯。

你想彈劾他手續不全、自行其是吧,朱翊鈞還真給他寫過聖旨,現在司禮監那邊還有備份呢,手續全都是齊活的,人家只是今天上午天子寫了聖旨、他下午就把事情給辦了而已,還真算不上私自調動軍隊。

不過那傢伙是怎麼做到的?難道陛下和祝廣昌有心靈感應,或者陛下算無遺策、提前把命令下達給他了?這還真是活見鬼了......

祝廣昌的例子一下就給封志林給整不會了,畢竟朱翊鈞能拿出真憑實據、他封志林就只能拿出一張嘴,再想詭辯就難免底氣不足。

“這......雖然陛下確有旨意,但祝廣昌還是在接到聖旨前就私自動用了軍隊、於禮不合,請陛下治他妄自揣摩聖意的大不敬之罪!”

“臣子相信君王會認可自己的忠心,寧願冒殺頭的風險也要主動擔起地方維穩的責任,這是什麼?這就是君臣之間彼此信任的羈絆啊!每一個大明的官員都應該向祝廣昌學習才是!”

喜歡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請大家收藏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