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7章 石渠閣

心情大好的朱翊鈞徒步來到了石渠閣,石渠閣比他預想當中要大得多,雖然年久失修的書庫已經腐朽不堪,但從它的規格和麵積上仍然能看出石渠閣當年藏書之多、地位之重。

當初永樂大帝為了彰顯大明國力之盛,任命解縉擔任主編、道衍擔任監修,立志要編纂出一部“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的傳世大典。

編纂團隊最多時多達三千餘人,《永樂大典》定稿後光是抄錄都耗費了整整一年時光,《永樂大典》中收錄的書籍之浩繁龐雜可見一般。

《永樂大典》中收錄的書籍雖多,但被封禁、譭棄的書籍同樣不計其數。

為朝廷修書是個真正的技術活,這不僅僅是修一部文學作品、還是重要的政治事件,歷代修書的帝皇都會趁機將話語權抓到自己手裡,這也是為什麼監修要由道衍來擔任。

反封建書籍、反儒學書籍、儒學中的異端、編排誹謗先帝的書籍......像這種大逆不道、不符合封建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書籍必須全部譭棄,要是作者還活著、連作者都要一併抓起來砍頭。

解縉和道衍畢竟還是個讀書人,兩人不忍這麼多珍貴的書籍就這樣被譭棄,便在得到了永樂帝的允許後以充實皇室藏書為由,將這些“禁書”一股腦地塞到了石渠閣裡。

為了防止讀者的儒學造詣不深、被這些歪理邪說毒害了思想,只有皇室成員和得到允許的大儒們可以進入石渠閣,這也使石渠閣成為了皇室藏書庫中最為神秘的存在。

許多人都好奇石渠閣內到底收藏了些什麼書籍、只是很少有人被允許進入,許多愛書者都對石渠閣抱有朝聖般的心態,想盡辦法也要來走上一遭。

當然、這對朱翊鈞來說並不是個問題,皇帝在大明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外狂徒,朱翊鈞隨意瞟了一眼、書吏就顫顫巍巍地把鑰匙交了出來。

快走到石渠閣的門前時,石渠閣門前一個小巧的紅色身影將朱翊鈞的注意力吸引了過去,一個披著紅色狐裘錦袍的小姑娘正蹲在石渠閣門前試圖撬鎖。

張靜初蹲在石渠閣的大門前研究擺弄著手裡的鎖頭,這個銅鎖看上去已經老朽不堪、實則異常堅固,她蹲在這裡嘗試了半天也沒把門鎖給撬開。

難道還要再冒險去那個書吏那裡偷鑰匙嗎?直接翻進去的話動靜太大、會被現的,難道好不容易來一趟石渠閣就只能空手而歸了嗎......

“鬼鬼祟祟地躲在這兒幹嘛?”

“唔!”

朱翊鈞調笑的聲音從後面傳來,張靜初被嚇得渾身一顫,原本就有些痠痛的雙腿直接不聽使喚軟了下去,整個人以一種極不文雅的姿勢跌坐在地上。

“皇......皇上?”

張靜初盯著朱翊鈞杏黃色長袍上的五爪金龍看了半天,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雖然五爪金龍在明朝還不是天子的獨享,但這個年齡、能穿著這身在皇宮裡到處亂跑的貌似也只有一個人了。

皇帝在紫禁城裡的活動軌跡一般都是固定的,每一次出行身邊起碼有十幾甚至上百個隨從前呼後擁,閒雜人等稍微靠近些就會被費瑛驅趕開,因此普通人進宮想撞見皇上的機率低得可以忽略不計。

像張靜初這樣溜到石渠閣這種偏僻的角落裡還能撞見皇上、那運氣不是一般的好,或者說、不是一般的倒黴。

“你是哪個宮裡的宮女......不、應該說是哪家的小姐吧,宮女不會有這種氣度。”

朱翊鈞上下打量了張靜初一番,他對京城的千金小姐們沒什麼研究,但他經常給家裡兩個小丫頭採買皮草和衣物,就張靜初這身衣服、絕不是什麼尋常家庭能置辦得起的。

張靜初輕咬薄唇,一言不地從地上站起來老老實實地站在原地,她幾乎把自己的頭低到了胸前、生怕被朱翊鈞記住這張臉,這副小心翼翼的樣子像極了動物世界裡把頭埋進土裡的鴕鳥。

她是張居正最小的女兒,張家無意趟這次選秀的渾水,因此張夫人帶著張靜初坐得相當之後、直接把自己藏到了人群裡。

後來刑巧如上臺唱戲時、張靜初聽得實在無聊直接睡了過去,張夫人被御花園中的一系列驚變弄得憂心忡忡、滿腦子都是要儘快回去告訴張居正,離開時居然忘了叫醒張靜初,把她一個人留在了御花園。

張靜初醒來才現人都不見了,便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偷偷溜到石渠閣裡,想順兩本珍貴的藏書回去作為紀念,不想被來找書的朱翊鈞逮了個正著。

朱翊鈞剛欺負完弟弟心情正好,此時倒起了些逗逗這個小丫頭的心思。

“想進去?”

張靜初看看身後的石渠閣、又看看正在朱翊鈞之間旋轉跳躍的一串鑰匙,最後還是在珍貴藏書的誘惑下微不可察地點點頭。

“不想回答也沒事,正好朕也不想因為找書而弄得一手灰,你幫朕找到朕想要的書、今天這事兒朕就當沒生過。”

找書是件非常麻煩的事,就石渠閣這個外觀和剛才那個老眼昏花的書吏,朱翊鈞對書籍的保養情況已經不抱任何期待了。

考慮到石渠閣內的衛生狀況、以及他今天要找的書籍種類之偏門,有張靜初這麼個送上門來的免費勞動力倒也算是個好訊息。

朱翊鈞今天來是為了找幾本醫書,更確切地來說、他是來找婦科方面醫書的。

信奈已經十四歲、到了該考慮那種問題的年紀了,這就涉及到了朱翊鈞的知識盲區,但日本島上那些該死的巫醫是真不能信。

中醫好歹還有一套自己的傳承和體系,日本的大部分醫生就突出一個“中西結合、通靈占卜”的大雜燴,可謂是遍取百家之糟粕。

朱翊鈞有一次代表織田家出使齋藤家,碰巧信奈偶然風寒,織田家只好為她另請一位據說受過西洋教育、會神奇的歐洲醫術的“名醫”。

朱翊鈞回來時,那位“名醫”已經拿尖刀割開了信奈的胳膊施行放血療法,還試圖把一坨黑乎乎的粘稠物體塗在信奈的傷口上。

正巧趕回來的朱翊鈞還以為那個醫生是刺客,當場就拔刀衝了過去、差點把織田家請來的“名醫”砍死,從此以後信奈和瀧川一益的醫護工作就都由他這位明國來的“御醫”負責了。

宮廷御醫們的藏書已經被朱翊鈞翻了個遍,有資格著書的御醫們基本都不怎麼關心十四歲少女的生理問題,出於種種原因、相關書籍不僅少而且質量低下,朱翊鈞只能到石渠閣來碰碰運氣。

喜歡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請大家收藏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